附件6
江西省森林景观利用工程实施方案
江西森林覆盖率61.3%,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江西靓丽的名片。全省有森林公园181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7处、省级121处、市县级13处,经营总面积777.6万亩,数量、面积均居全国前列。2017年11月,国家林业局公布5条国家森林步道,其中涉及江西境内有罗霄山、武夷山2条。为进一步推进森林景观利用业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改善人居生活环境、丰富森林旅游业态为目标,按照“建设旅游强省”总体要求,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加强森林公园和国有林场林相改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和配套服务水平,使森林景观利用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的民生工程。
到2020年,新增森林景观改造面积30万亩、森林旅游目的地100处,完成创建省级示范森林公园26处、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基地30处,完成罗霄山、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江西段)100公里质量提升,使全省各类森林旅游目的地达到500处,实现年森林旅游综合总收入500亿元。
二、产业布局
依托“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按照“一区两带三圈”森林旅游发展布局,大力推进鄱阳湖森林旅游区建设,积极发展武夷山脉、罗霄山脉2个森林旅游带,着力打造幕阜山九岭山脉、黄山怀玉山脉、大庾岭九连山3个森林旅游圈。积极开展森林旅游精品线路创建,重点打造“东、南、西、北”4条各具特色的精品线路,即“东线”以龟峰、铜钹山、灵岩洞、麻姑山为代表的“丹霞森林、文化山水”,“南线”以井冈山、阳明山、陡水湖、三百山为代表的“客家风情、森林氧吧”,“西线”以武功山、明月山、天柱峰为代表的“云中草甸、森林野趣”,“北线”以庐山山南、三爪仑、瑶里、东鄱阳湖湿地为代表的“游山乐水、探险漂流”,形成森林旅游多业态发展格局。
三、重点任务
充分发挥森林生态公共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山地生态游、森林度假游、森林养生游、城郊森林休闲健身游等特色森林旅游,满足消费者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健身和养生等多样化需求。
(一)大力提升森林景观质量。对重要森林旅游目的地和国家森林步道,开展林相改造,补植观赏树种,优化森林景观环境。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森林公园和有条件的国有林场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森林旅游示范景区。对国家森林步道及其连接线道路实施改造提升。加大国家A级景区创建,建立一批森林体验和休闲康养基地、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基地、森林特色小镇,培育一批“森林庄园”“森林人家”等具有山野特色的森林旅游示范点。探索“森林+文化”的森林旅游新模式,开发一批公众参与性和文化体验性强的森林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开展森林旅游品牌创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开展“森林旅游+互联网”建设,形成线上线下宣传态势,促进网上森林旅游产品分享,做好乐山乐水和显山露水文章。
四、扶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省财政统筹安排森林景观利用发展资金,重点支持林相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示范品牌打造等。同时,各级政府应多渠道筹措资金,共同推进森林景观利用发展。
(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与农发行、国开行等政策性银行对接,支持重点森林旅游目的地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加大对森林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
(三)加强配套政策引导。在尊重市场规律和市场主体选择的基础上,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开发建设,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补偿机制,通过地方和省两级财政进行贴息补偿。鼓励经营管理主体以资源入股、租赁、委托等多种合作方式参与经营管理,引导“森林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
五、工作安排
(一)2018年,实施林相改造10万亩,建设森林旅游目的地40个。完成罗霄山、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江西段)及其相关连接线道路改造35公里。与省旅发委联合开展省级“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评选,每年创建命名省级“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10个,遴选命名省级示范森林公园6处。与省直相关部门联合选择南昌市、宜春市、赣州市等地开展“森林+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
(二)2019年,继续开展林相改造10万亩,建设森林旅游目的地30个,改造国家森林步道及其相关连接线道路35公里。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省级“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示范森林公园创建,打造森林旅游示范景区。继续开展“森林+大健康”产业发展试点。
(三)2020年,继续新增林相改造10万亩,建设森林旅游目的地30个,完成国家森林步道及其相关连接线道路改造35公里。继续开展省级“森林体验基地”“森林养生基地”和示范森林公园创建,形成一批国家森林旅游示范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