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业态迅猛发展。以数字经济、“互联网+”为特征的新业态快速发展。2017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比上年增长31.9%。据省商务厅资料,网络零售额13337亿元,增长29.4%,省内居民网络消费6777亿元,增长29.0%。跨境网络零售出口438.1亿元,增长37.2%。快递业务量79.3亿件,增长32.5%,快递业务收入668.2亿元,增长23.5%。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网上银证保交易等新型服务模式拓展了消费领域,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农家乐民宿等蓬勃发展。
特色小镇促进高端要素进一步集聚。全省形成2个省级特色小镇、106个省级创建小镇、64个省级培育小镇的梯度建设格局,集聚大批创业创新人才。前三季度,106个创建小镇投资1155亿元,镇均10.9亿元,同比增长11.2%。特色小镇科技创新活动专项调查结果显示,纳入调查的91个特色小镇共有世界500强企业51家,国内500强企业8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25家。有高中级职称人员14339人,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24人,省级“千人计划”人才339人,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2877项,省级及以上品牌产品(名牌、商标、商号、产品)335个,提升了小镇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整合能力。
民营经济持续绽放活力。全面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据年底抽样调查评估结果,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满意率分别为87.9%和94.7%,比6月份分别提高10.2和7.8个百分点。举办第四届浙商大会,加快推进浙商产业回归、资本回归和人才回归。2017年浙商回归到位资金5688亿元,同口径增长22.5%,其中产业项目到位资金4024亿元。民间投资活力进一步得到激发,民间投资增速由上半年的12.8%回升至全年的13.3%,占投资总额的比重(58.3%)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拉动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出口增长15.5%,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76.9%)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知名度和国际国内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占120席,连续19年保持全国第一。
(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显效,“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
去产能稳步推进。出台22条意见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全年处置404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平板玻璃、粗钢、钢材产量比上年分别下降11.0%、10.8%和6.6%。四季度,工业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2.6%,高于全国(78.0%)4.6个百分点。累计淘汰269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脏乱差企业作坊4.7万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去库存成效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960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2340亿元,增速分别由上半年的20.9%、34.3%回落至11.1%、28.5%,比上年分别回落33.2和24.0个百分点。商品房待售面积下降18.6%,降幅比上半年扩大5.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增速(10.1%)低于主营业务收入3.5个百分点。去杠杆稳步推进。2017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4.8%,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1月末为55.8%)。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20个行业资产负债率同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1月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3.4%。大力实施推进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计划,2017年末,全省有境内上市公司415家,居全国第2位,全年新增86家,约占全国新增上市公司总数的五分之一,居全国第2位。实施并购重组337起,涉及并购金额1139亿元。降成本积极有为。2016年以来,国家和省政府新出台了一批企业减负降本政策。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7元,低于全国(1-11月为85.3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9.5元,比上年减少0.3元。补短板力度加大。2017年,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260亿元,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3%。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增长22.3%,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3.6%。新增高新技术201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856家。研究与试验发展、文化体育娱乐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分别增长67.3%、28.0%和19.4%,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生态环保投资分别增长18.1%、18.9%和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