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2-27 12:00
分享:

六、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统揽,聚焦敦煌文化核心,打造永不落幕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抢占“文化制高点”,积极创建旅游示范区,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和景区,全面提升低能耗低排放、综合效益好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逐步实现从经济小省、文化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推动文化产业传承创新。突出中华民族重要文化资源宝库的定位,发挥敦煌文化、先秦文化、丝路文化、始祖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资源优势,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打造“交响丝路、如意甘肃”品牌。加快推进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加强国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打造国际敦煌学中心,推进先秦文化保护、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嘉峪关文化遗产保护等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和“数字敦煌”工程。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建设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积极申报国家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精品旅游目的地建设。围绕打造丝绸之路旅游黄金带,深入挖掘甘肃特色历史民俗文化资源,突出自然资源和气候跨带特色,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和内涵,集中打造连接贯通重点旅游城市和景区的“4线1区”精品线路,即以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为节点的丝路旅游精品线,以兰州、白银为节点的黄河风情线,以甘南、临夏为节点的民族风情线,以天水、定西、平凉、庆阳为节点的陇东寻根访祖旅游线,以陇南为重点的乡村生态文化旅游区。坚持区域化联动、组团化发展、一体化推进,以“4线1区”精品线路为轴,由线扩面,形成板块联动、各展所长、错位发展的五大区域旅游目的地,即河西走廊精品丝路旅游目的地、兰白黄河风情体验目的地、陇东华夏寻根旅游目的地、回藏民族特色旅游目的地、陇南乡村生态民俗旅游目的地。积极推动当周草原、兴隆山、崆峒山、鸣沙山月牙泉、黄河首曲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强化生态旅游示范带动。

加快推进旅游全域融合发展。实施文化旅游提升工程,积极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大型文化传媒企业,组建旅游投资集团,高起点规划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推进区域内资源、产品、业态和产业融合发展,到2018年底创建14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力争到2020年全省40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中一半以上创建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突出乡村特色,建设美丽家园。培育发展自驾、低空、户外、徒步、冰雪、运动体验等新型旅游业态,积极发展“互联网+旅游”。

强化基础设施和旅游业配套功能。加快落实《甘肃省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连接道路建设实施方案》,到2020年,全省5A级景区全部实现高速公路连通,具备条件的4A级景区通一级(一幅)公路。深入实施《丝绸之路甘肃省交通房车露营地发展规划》,推动各地规划建设房车自驾营地和交通驿站。加快兰合、银西等干线铁路建设,与周边区域铁路环线实现联接。加快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空港建设,建成运营陇南成州机场,新建武威、平凉、临夏等机场,推进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加大标准化旅游厕所建设力度,加强游客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建设,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实现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实施旅游发展环境优化工程,推进以大景区为重点的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旅游环境。

专栏6文化旅游产业提质工程 1.特色文化旅游基地。按照“235”景区体系布局,力争2020年打造20个体量大、旅游项目多、吸纳能力强、四至范围清晰、空间连贯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统一顺畅、游客停留时间长的大景区。通过大景区示范带动,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集中建设20个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园,扶持发展20个以上生态文化旅游骨干企业,保护开发30个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名镇,落实抓好50个重大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建设。 2.公共服务保障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及国道、省道至A级景区连接道路和房车露营地建设,到2020年,全面实现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之间、景区与依托城市之间、景区连接主要公路之间二级以上公路贯通,全省拥有200个左右的房车营地和100个左右的交通驿站。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建设,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等合理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集散中心。到2020年,新建改建标准化旅游厕所约2000座。 3.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改善旅游基础设施,丰富乡村旅游产品,打造“陇上美丽乡村、西部好客人家”品牌,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乡村生活体验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省建成1000个旅游专业村,20000户农家乐,乡村旅游总收入超过200亿元,吸纳50万农民就业。 4.生态文化旅游工程。推进庆阳岐黄周祖医食养生保健基地、平凉崆峒山道教文化养生基地、皇甫谧针灸保健养生基地、天水自然生态和温泉养生基地、陇南山水田园养生基地、定西道地中药材科考旅游基地等建设。加强冶力关、麦积山、崆峒山、兴隆山等国家森林公园,黄河首曲、张掖湿地、尕海湿地等国家湿地公园,敦煌雅丹、张掖丹霞等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开发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避暑、户外运动探险、科普研学等旅游产品。 5.品牌营销工程。围绕“精品丝路·如意甘肃”整体形象,大力推介丝绸之路、九曲黄河、寻根访祖等系列旅游产品,积极宣传推介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养生避暑、自驾房车、生态观鸟等绿色旅游产品,全面开拓海内外客源市场,努力扩大甘肃旅游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