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印发(附全文)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发布日期:2018-02-27 12:00
分享:

七、巩固拓展通道物流产业

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区位优势,巩固和发展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地优势,推动环境影响小、综合效益好的物流业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商贸业及循环农业融合发展,抢占“通道制高点”,促进物流业国际化、信息化、高效化和绿色集约发展。

加快西向通道物流建设。围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充分发挥甘肃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主通道和大动脉作用,依托兰渝、陇海、兰新、包兰、青藏线等国家铁路在我省形成的交通枢纽优势和物流节点功能,以省会兰州为核心,加快天水、平(凉)庆(阳)、金(昌)武(威)、酒(泉)嘉(峪关)物流枢纽建设,提升重要节点城市枢纽集散功能,推动全省高铁经济带、兰州空港临空经济发展,构建“一中心四枢纽五节点”现代物流产业布局,整合提升“天马号”、“兰州号”、“嘉峪关号”国际货运班列运营能力,打造中欧货运班列知名品牌,重塑西向通道枢纽和物流优势。

加快中新南向通道建设。加强落实《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合作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框架协议》,全面启动中新南向通道建设,联通南向通道,畅通西向通道,实现“一带”与“一路”、西南与西北、中西亚与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整合渝新欧、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等国际班列货运资源,建设兰州新亚欧大陆桥国际列车编组站,集中打造面向中东欧、中亚、南亚的国际物流通道枢纽和国际班列货源集散地。创新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广西临海飞地经济区,研究制定我省在广西建设临海飞地经济区规划,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发展外向型产业。

加强物流枢纽设施建设。打造“一带一路”重点节点城市带,突出兰州枢纽城市位置,强化铁路场站、机场枢纽、公路场站等设施的分工协作,建成一批能够承担多种运输服务功能的综合性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加快建设兰州、武威、天水三大陆港和兰州、敦煌、嘉峪关三大空港,推动建设甘肃省兰州物流中心,着力建设皋兰公铁综合物流产业园、兰州国际港务区多式联运物流园、苏宁兰州地区管理总部物流中心等物流园区,支持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等具有海关、质检等功能的铁路口岸建设,加强与港口、机场、公路货运站以及产业园区的统筹布局和联动发展,形成水铁、空铁、公铁国际多式联运体系。

创新运输服务模式。围绕物流链全流程,强化运输、仓储、配送、通关、结算等环节高效对接,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调整运输结构,合理配置各类运输方式,鼓励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方式与中欧班列和南向班列有效衔接,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比重,发展钟摆式、集团式物流模式,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组建省级物流平台公司,建立完善跨区域合作发展机制,组织开行冷链物流国际班列,选择“一带一路”沿线部分国家建设境外物流园区(中心)。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统一配送等先进的物流组织模式,提高储运工具的信息化水平,减少返空、迂回运输,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鼓励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和节能型绿色仓储设施。

推进便利化大通关。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关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推动全国通关一体化,扩大海关间监管结果参考互认、商签海关合作协定等,推行中欧“经认证经营者”互认合作,提高通关效率。加强物流标准化、循环化建设,在全省普及应用货运技术标准。加强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建设,建立班列沿线检验检疫机构间“出口直放、进口直通”制度,实现沿线“通报、通检、通放”,实施“进境口岸检疫、境内全程监控、出境直接核放”监管模式。

专栏7通道物流产业拓展工程 1.完善流通网络。以中新南向通道为依托,推进海港、陆港、空港、内河港、信息港五港联动,加快兰州、天水、武威三大国际陆港和兰州、嘉峪关、敦煌三大国际空港建设,深化与境内外口岸、内陆与沿海、沿边口岸的战略合作,积极构建服务于全球贸易和营销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物流支撑体系。 2.绿色物流服务。推广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等清洁能源运输车辆和装卸设备,鼓励应用电动等新能源运输配送车辆,建设加气站、充电桩等绿色交通能源配套设施。 3.先进技术装备应用。采用无线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不停车电子缴费系统、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强化“物联网+全程监管”。推进铁路、公路、民航、邮政、海关、供销、安全生产、检验检疫等行业系统和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间信息联通。 4.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动货运标准化电子货单、托盘标准化、集装箱标准化、集装袋标准化等技术标准在全省普及应用,建立托盘共用体系,推进管理软件接口标准化。

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中商情报网
扫一扫,与您一起
发现数据的价值
中商产业研究院
扫一扫,每天阅读
免费高价值报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