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设内容和标准
(一)健身步道主要建于河畔、田园、庄园、山林、郊野等区域,与公园绿地建设有机结合,交通便利,空气质量较好。
(二)健身步道包括登山道、健走道、骑行道等,主要开展山地运动、快走、慢跑等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使用功能和资源条件,选用不同的设计。
(三)健身步道应根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相应的休息区、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并应与其他道路、景点相连接。
(四)健身步道建设应以符合规范、保护环境、就地取材为原则。登山道应尽量使用原有山径古道,地势高差以坡道连接为主。健走道、骑行道等应根据需求,因地制宜建设沥青道、木栈道、石板道,选择配置可形成林荫效果的乔木,并配备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等人群的无障碍设施。
(五)健身步道应提供信息、安全、警示等标识系统,满足安全救援要求,尽可能修建在移动信号覆盖范围内,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设置智能管理系统或应急救援系统。
(六)健身步道建设的具体要求可参照《登山健身步道配置要求》、《健走步道配置要求》。
五、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
(一)统筹现有资金渠道予以适当支持;
(二)争取结合交通、水利、农业、林业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予以支持;
(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六、工作要求
(一)和自行车、定向越野等运动项目结合。要根据健身步道沿线路况及特点,因地制宜地举办不同类型、形式多样的山地越野、骑行、露营等山地户外赛事和活动,丰富群众的户外健身需求。
(二)和航空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结合。健身步道要结合城市公交系统建设、公共空间体系建设、历史遗存活化利用等,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通过健身步道,把各类营地及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串联起来,把全国各地的户外运动爱好者吸引到营地和小镇中,促进体育消费,辐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三)和美丽休闲乡村建设、全域旅游等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利用健身步道把美丽休闲乡村、现代农业庄园等串联起来,依托乡村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体育旅游的精品线路,展现户外体育运动中自然、健身、休闲的文化理念。
(四)和脱贫攻坚、带动群众增收结合。对具备条件的贫困县在健身步道规划上予以重点支持,带动贫困地区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农家乐、民宿、乡村生态游、户外拓展基地等产业经济,帮助贫困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助力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