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氢能产业布局。
深入推进氢能产业资源整合和布局优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扩大产业集中度、发挥集群优势,形成苏州“1+N”氢能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依托张家港市氢能产业基础,打造制备、储运、燃料电池与整车生产、示范应用的全产业链核心区。支持昆山、张家港等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企业创新突破,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燃料电池生产集聚区。支持园区整车生产企业提升燃料电池整车制造能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燃料电池汽车生产集聚区。积极配套发展新能源汽车租赁、维修保养、金融服务等服务性产业。
(二)构建氢能产业发展平台。
依托现有产业链资源,引进吸收,补链培强,构建苏州地区生产、研发、应用、服务等氢能全产业链平台体系。打造制氢加氢基础设施配套服务平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生产平台、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推广平台、氢能产业检测服务平台、氢能产业技术孵化平台,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氢能与传统能源、其它新能源多能流协同管理平台。推动组建苏州市氢能产业联盟,发挥联盟激发创新动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产业能级等综合优势,整合优化氢能产业链资源,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全面推进氢能产业快速发展。
(三)提高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依托南京大学昆山创新研究院、氢云新能源研究院、丰田汽车研发中心等创新研发平台,加快集聚国内乃至全球创新要素,打造苏州氢能产业创新中心。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全力开展氢能产业技术攻关、工程研究和产品开发,突破高效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技术、耦合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高效低成本的氢储能技术;攻关高压储(输)氢设备轻量化技术、高效液氢制备与储运技术;突破燃料电池电堆、关键材料(低铂催化剂和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零部件(膜电极集合体和双极板)以及动力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提高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研制能力,优化集成与控制技术。进一步培育和集聚具有先进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研发平台,吸引更多的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向氢能产业集聚。
(四)加强氢能应用试点示范。
推动氢能试点示范和终端应用,为新装备、新技术提供实证场所,加快规模化、商业化进程,牵引氢能产业快速发展,打造苏州氢能产业示范区。开展风电、光伏电力等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和电网谷段“浅绿”电力制氢示范,拓展多元化氢源渠道。推动氢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开展氢燃料电池发电示范,提升应急保供、应急调峰能力。推进氢分布式能源应用示范,突破用户侧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关键技术,加大氢能在热电联供领域的应用力度。开展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市政环卫车等示范运营,以租赁模式为支点逐步向乘用车领域渗透。
(五)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加速和优化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率先在张家港市等示范区域完善加氢站的规划与建设,破解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瓶颈。结合示范运营经验,适时扩围推广,推进全市氢制备、储运和加注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与氢能产业示范区相适应的网络架构,推动基础设施与示范应用互促发展。发挥联合建站集约优势,探索加氢/加油、加氢/充电等合建站发展模式,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建加氢设施。
(六)完善氢能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建立完善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安全监测、标准规范体系,营造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的软环境。积极参与氢能产业领域标准研究制订,加强与国内外产业与行业组织之间的联系,推动苏州优势产品、技术成为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依托苏州地区现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资源,建立氢能产业检验检测、计量测试等第三方优质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质量基础保障能力。支持开展技术研发服务,促进技术与产业交流,加速产业化进程。完善氢能产业的各类产品、设备制造、工程建设、运营管理等安全技术体系,加强氢能应用科普宣传,持续推动氢能产业安全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