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产业集聚,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价值创新园区。
8.建设一批价值创新园区。建立重点培育价值创新园区清单,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近期重点建设十大价值创新园区:海珠琶洲互联网价值创新园、增城新型显示价值创新园、天河软件价值创新园、番禺智慧城市价值创新园、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黄埔智能装备价值创新园、番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价值创新园、花都军民融合价值创新园、广州国际生物岛价值创新园、黄埔生物科技价值创新园。从化明珠生物医药价值创新园、白云黄金围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可同等享受本扶持政策,其他园区待条件成熟后可逐年认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区研究制定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市国土规划委会同各区研究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科学定位产业方向,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功能,彰显各区特色,引导产业园区错位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或各类机构成立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主体,负责产业园区开发与管理。(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规划委;配合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城市更新局、财政局等,各区政府)
9.推动一批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对现有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摸查,建立提质增效产业园区清单,支持存量园区淘汰退出落后产能,引入IAB产业。启动低效产业园区提质增效示范试点工程,完善园区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和动态管理。(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创新委、城市更新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国土规划委等,各区政府)
10.提升产业园区综合服务能级。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优化产业园区水、电、气、交通、通信、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工艺、材料、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检验检测等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打造一批智慧园区。强化精准服务,提供注册登记便利、落实税费优惠、便捷融资等服务。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休闲等公共生活配套设施。(牵头单位:各区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国土规划委、城市更新局、交委、教育局、卫生计生委、住房城乡建设委、财政局等)
(四)抓融合发展,推动跨界共享的应用示范。
11.深化工业领域的渗透融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支持开发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应用示范,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推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打造全省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核心区。重点在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食品家居、物流仓储等领域实施智能化改造和示范应用,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互联网技术。(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科技创新委,各区政府)
12.深化城市治理的融合应用,提高规范化精准化管理水平。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公共安全、社会管理等领域深化应用。构建覆盖全市主要区域的城市交通智慧感知平台,率先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手机扫码支付。建立统一的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对全市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指标等进行全过程监管。完善城市安全立体防控网络建设,优化城市重点公共场所物联网监控设备布局,增强维稳处突保障能力。构建城市智能化水务管理和地下管线基础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牵头单位:市交委、环保局、公安局、城管委等;配合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委、水务局,广州交通集团、广州地铁集团等,各区政府)
13.深化民生领域的推广应用,促进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重点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在司法、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加强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全面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加快司法方面的推广应用,试点推进语音识别、电子卷宗在庭审、检务、警务工作中的应用。探索开展精准教学、个性化学习、实时答疑等智能化服务,率先在越秀区试点打造集办公、管理、资源、教学、考评等方面于一体的智能化教育体系。建设广州“云健康”服务平台,筹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及国家试点产业园,推进影像自动读片、智能辅助诊疗、电子病历智能语音录入等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开展智慧社区试点,推进智能安防、智能家政、智能家居、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实施新数字家庭行动,推动4K电视网络应用与产业发展。(牵头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委、教育局、卫生计生委、公安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配合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法院、检察院等,各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