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 猪苓汤 | 《伤寒论》“①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②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 | 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 汤剂 |
10 | 小承气汤 | 《伤寒论》“①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鞕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②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③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者,此但初头鞕,后必溏,不可攻之,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大便必复鞕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 大黄四两,厚朴二两(炙,去皮),枳实三枚(大者,炙)。 |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初服汤当更衣,不尔者,尽饮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 汤剂 |
11 | 甘草泻心汤 | 《伤寒论》“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属甘草泻心汤。” | 甘草四两(炙),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黄连一两。 |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2 | 黄连汤 | 《伤寒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服夜二服。 | 汤剂 |
13 | 当归四逆汤 | 《伤寒论》“①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②下利脉大者,虚也,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尔肠鸣者,属当归四逆汤。” | 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 | 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
14 | 附子汤 | 《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茯苓三两,人参二两,白术四两,芍药三两。 |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汤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