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着力构建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促进城乡生态宜居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大留白增绿和拆违还绿力度,不断扩大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构建首都“大生态”格局。
(一)加快绿化隔离地区建设
按照减量集约、疏解提升的要求,全面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建设,统筹做好该区域内所有村庄的拆迁腾退、人口疏解、留白增绿、转居转制、发展转型、社会建设等各项任务,实现人口规模和建设规模双控目标。进一步完善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消除城市安全隐患。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化建设工作,新增规划绿地22平方公里,新建城市公园20余个,基本实现“一环、六区、百园”规划目标,形成闭合的城市公园环。借鉴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设经验,按照改革创新、下放权力、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依法合规、区域统筹的原则,加快推进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绿化建设,通过疏解腾退、减量发展,建设集中连片的郊野公园,形成郊野公园环。(责任单位:市城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园林绿化局、市规划国土委、市农委,除东城区、西城区、石景山区外的区委区政府)
(二)推进大尺度森林湿地和绿地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高效林业,大力建设森林城市、海绵城市,进一步压缩生产空间规模,开展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提升重点功能区绿化水平,加快实施城市副中心、新机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区等重点区域、重要节点周边大尺度森林湿地和绿地建设,筹办好2019年北京世园会。加强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与建设,继续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太行山绿化、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张(家口)承(德)生态功能区,构建环首都生态安全圈。2018年,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23万亩,营造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10万亩。到2022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委、市水务局、市财政局、市农委、各区委区政府)
(三)加强水生态环境建设
落实节水优先、量水发展的要求,持续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战略储备,完善城乡供水设施体系,形成外调水和本地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的多水源供水格局,保障首都供水安全。落实第二轮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赢碧水攻坚战。健全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制度。进一步聚焦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官厅水库、永定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严格实施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和河湖生态环境检查通报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地区以及园林绿化领域用水节水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河道环境建设和生态治理,继续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河湖水系循环连通,逐步恢复重点河湖生态功能和河滨带、库滨带自然生态系统,构建水清、岸绿、安全、宜人的生态空间。推进跨界河流协同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京津冀水资源、水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区域联防联控水平。到2020年,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7%。(责任单位: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南水北调办、市农委、市环保局、各区委区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