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盈利能力下降风险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以硅料为基础原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成硅片、电池片,最终组装成光伏组件。2004年至2008年,受技术水平和产能制约,硅料价格持续处于高位;2008年之后,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普及,同时得益于全球硅料厂商的大幅扩产和国内新建产能的逐渐释放,硅料供应紧张局面得到改善,硅料价格从高位快速下跌。2013年之后,硅料价格受技术进步和阶段性供求关系的影响,处于波动状态。2018年以来,受光伏政策影响,硅料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如果大型硅料生产企业出现不可预知的产能波动,或下游市场的阶段性超预期需求爆发,将导致硅料价格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到硅片及电池片的价格,影响公司的成本及盈利能力。
(2)组件毛利率波动风险
在国内外市场巨大潜力的吸引下,越来越多企业进入光伏行业,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受行业技术进步及原料成本下降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价格多年来持续下降。报告期内,受行业竞争及技术进步带来的价格与成本下降影响,公司光伏组件产品成本和价格持续下跌,2016年-2018年,公司组件毛利率分别为17.79%、15.28%和16.35%,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虽然当前市场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但如果光伏组件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公司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及费用率水平,公司将面临组件产品毛利率下降、净利润下降的风险。
(3)光伏系统业务收入波动的风险
公司光伏系统业务包括电站业务及系统产品业务,包含光伏电站工程建设项目的开发、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环节,需具备设计、施工等多领域的能力。光伏系统业务竞争日渐激烈,虽然公司具备较强的业务实力,并储备了一批经验较为丰富的人才,但仍有可能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各种因素丢失业务机会,从而导致该业务收入产生波动,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此外,光伏电站业务存在一定的业务周期和不确定性。
公司取得光伏电站建设资格(业务开发),安排电站所需光伏组件的生产,以及项目前期的设计、工程施工等过程均需要一定的周期,电站建成后期并网发电、将电站转让给受让方亦需要一定的周期,并且光伏电站业务易受土地、电网接入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因而公司存在光伏系统业务收入波动的风险。
(4)集中式光伏发电弃光限电风险
我国部分集中式光伏电站建设地区存在地区电网输送能力有限、当地用电负荷不足等情况,新增的发电量无法通过现有电网消纳,导致集中式光伏电站未能满负荷运行,即“弃光限电”。最近几年来,国内甘肃、内蒙、新疆等中西部地区省份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弃光限电”问题,核心原因是受当地消纳能力不强、电网建设滞后、外送输电通道容量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未来弃光限电的地区增加,会造成光伏电站投资收益率下降,影响光伏行业的投资区域布局。同时公司建设的集中式光伏发电站所发电能需并入电网以实现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如因电网建设速度缓慢,配套电网不完善,光伏发电消纳能力不足导致弃光限电,将影响项目盈利及后续项目转让收益。
(5)电价补贴收款滞后风险
根据相关文件的规定,目前我国光伏电站的售电收入主要来自于电费收入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以下简称“补贴”),虽然我国政府明确了补贴标准,但是光伏电站企业获取补贴在提出补助申请后,需经相关部门审核,列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财政部根据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省级电网企业和地方独立电网企业资金申请等情况,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拨付到国网电力公司,而后拨付光伏发电企业。由于财政补贴资金及审批流程等原因,光伏发电企业通常在电站并网后一年半以上才能取得补贴。
光伏电站业务盈利较大程度上依赖于电站建成后能否顺利并网发电,以及并网发电时点国家、地方政府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政策。
若项目建成后,无法顺利并网发电或无法纳入享受补贴的范围,或者并网发电前,国家、地方政府下调对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的补贴,则将对项目的运营、转让收益产生影响。截至2018年末,公司仍持有一定规模的光伏电站资产,对于已经并网发电的电站,存在较大金额的应收补贴,虽然电价补贴以国家信用为基础,该项收入无法收回的风险极低,但在补贴未发放之前,公司将存在大额应收账款,从而拖累公司现金流,增加财务成本,影响公司资产收益率,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会增加电站出售的难度。
(6)公司业绩下降超过50%的风险
根据本保荐书所述相关风险因素,以及公司未预料到的风险或因不可抗力导致的风险,相关风险均可能导致公司营业收入、毛利率等财务指标大幅波动或下滑,从而大幅减少公司盈利。相关风险在个别极端情况下或者多个风险叠加的情况下,将有可能导致公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较上年下滑50%以上,甚至出现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