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附全文) 发布时间:2021-01-25 08:49

中商情报网讯:2020年12月19日中国共产党遵义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制定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包括“十三五”时期遵义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准确把握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任务等十四个部分。

中共遵义市委关于制定遵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一、“十三五”时期遵义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十三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贵州、对遵义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砥砺前行、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这五年,三场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一是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战大获全胜。8个贫困县、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9.7万人实现易地搬迁,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在全省创造了“三个第一”的好成绩。二是闻令而动、主动出击,疫情防控阻击战节节胜利。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全省率先启动“五类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集中隔离、推动本土企业转产、组织劳务人员返岗就业等工作,迅速切断传染源头、成功控制疫情扩散,实现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经济社会快速恢复。三是稳中求进、后发赶超,经济突围战连战连捷。经济增速连年保持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两番,预计今年完成370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与贵阳“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在中国城市GDP百强榜排名五年上升30位、位居第68位,首次进入西部城市GDP排名前十、位居第9位,实现历史性赶超进位。

——这五年,各项事业实现新突破。一是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农村产业革命纵深推进,茶叶产量、辣椒和方竹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基本实现县县有农业主导产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2%、位居全省第一;工业经济持续领先全省,酱香白酒产业跨入千亿级产业集群;服务业提质增效,旅游业连续5年“井喷”式增长,赤水丹霞旅游区即将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渝黔快铁建成通车,茅台机场建成通航,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9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位居全省第一。新开工中小型骨干水源工程59座,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换代。三是城乡建设实现新突破。遵义县撤县设立播州区,新蒲新区跨越发展,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区建成区面积倍增,“遵义都市圈”上升为全省战略,预计城镇化率从46.5%提升到57%。“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创建覆盖97%以上的农村人口,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在湄潭县召开。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治污治水·洁净家园”成效明显,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6个、生态县(市)2个、生态示范区5个和省级生态县7个,森林覆盖率从55%上升到62%,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全国第一;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从89%上升到9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80%以上;赤水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赤水市荣获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实践基地称号。五是改革开放创新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放管服”改革等取得明显成效,2019年政务服务工作测评全国第一。国家级经开区、省级经开区、省级高新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遵义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遵义新舟机场获批航空口岸,遵义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茶博会、辣博会影响力持续扩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外交流合作成果丰硕。遵义院士工作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遵义分中心等正常运行,成功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凤冈县获批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六是民生事业实现新突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增量创历史新高,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优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特殊教育走在全省前列;中心城区新增幼儿园36所、中小学42所;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在遵开办附属学校;6所高校10万师生入驻遵义大学城,遵义医科大学进入全国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茅台学院建成招生,遵义京师研究院挂牌运营。遵医二附院、口腔医院建成投用,市中医院、市第四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搬迁运营,三级医院达到10家。分级诊疗全面实施,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获国务院表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竞技体育、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遵义大剧院、市奥体中心等一批文体场馆建成投用,一批文化惠民工程成风化人,《遵义丛书》编撰工程顺利完成,《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等文艺精品频登央视。七是社会治理实现新突破。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荣膺“长安杯”“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第一批试点城市。仁怀市成功创建县级全国文明城市。

——这五年,政治生态持续修复净化。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教育,涌现出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等先进典型。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坚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肃清王晓光、袁仁国等违纪违法案件恶劣影响,持续开展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等专项整治,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不断巩固拓展,旗帜鲜明为干事创业干部澄清正名,党风政风持续向好。

“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最根本的是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五年的发展成就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和亲切关怀,发展的方向就正、事业就稳;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发展的信心就强、工作就顺;有广大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和苦干实干,发展的底气就足、成效就好。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携手奋进,推动遵义各方面工作朝更高目标全面提升,在服务全省发展大局中彰显遵义担当、贡献遵义力量。

二、全面准确把握我市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形势任务

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跳出遵义、站位西部、放眼全国,把握新形势、担当新使命、扛起新任务。

1.机遇和挑战。坚持“三个维度”看遵义,我市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历史方位看,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时,正值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我们必须书写一份足够精彩的历史答卷。从国家战略看,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建设长江经济带、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部署,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全省格局看,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把遵义都市圈建成全省的核心增长极”“支持遵义做大做强,力争与贵阳齐头并进,唱好‘双城记’”,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动力。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欠发达、欠开发、欠开放、欠账多的基本市情没有变,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任务没有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滞后的差距没有变,创新能力较弱、投资结构不优、民生欠账较多的短板没有变。省委、省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对遵义有更高要求、更高期待,全市上下要明大势、识大局,牢固树立机遇意识、责任意识、赶超意识,保持战略定力,担起历史使命,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2.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时,现代化水平在西部领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前50位,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度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体分三步走,“十四五”时期为加快追赶期,全面缩小与全国现代化平均水平的差距;“十五五”时期为冲刺追平期,基本达到或接近全国现代化平均水平;“十六五”时期为全面超越期,实现在西部领先、高于全国现代化平均水平的目标。

3.“十四五”时期发展总体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遵义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全力唱好“双城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

4.“十四五”时期发展主要目标。“十四五”时期,我们必须遵循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奋力实现以下目标。

——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实现新跨越。经济较快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500亿元左右,人均GDP达到8万元左右。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化量质齐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壮大,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加快突破,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城乡融合发展形成新格局。县城建设扩能提质,遵义都市圈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改革开放创新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在更广领域、更多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融入成渝取得重大进展,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营商环境显著改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用取得重要成效,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显著增强。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两山论”实践结出新成果。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不断优化,重点生态工程深入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加丰硕。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绿水青山加速向金山银山转化。

——民生事业达到新水平。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更加充分,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扎实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更加彰显,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各类风险总体可控,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明显提高,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

三、坚持以绿色食品工业为支撑,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提升行动,推动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加快构建以茅台酒引领、绿色食品工业主导、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协同并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5.提升白酒首位产业质量效益。以茅台酒为引领,加快培育一批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的白酒企业,打造以茅台集团为航母的世界酱香型白酒企业舰队,壮大白酒产业集群。强化优质资源向优质产区配置,大力疏解非生产性功能,把最优质的土地资源用于最优质的酱香型白酒生产,打造世界级酱香型白酒产业基地核心区。做强茅台镇核心产区,加速发展习酒产区、土城产区、董公寺产区、鸭溪产区、赤水产区,不断提升产区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规范、提升酱香型白酒生产和经营环境,促进酱香型白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6.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加快建设全国优质绿色食品工业基地,树强“遵义绿色食品·健康美好生活”产业品牌。突出精深加工、龙头带动、集散贸易三大重点,加快建设中国茶业第一市、世界辣椒加工贸易基地。坚持以竹笋、食用菌等深加工为重点,发展即食蔬菜工业。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化畜禽养殖项目,精深发展生态畜禽肉及肉制品业。培育发展调味品制造业,加快推进赤水晒醋产业做大做强。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优质食品加工业。推进超临界萃取技术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

7.提质发展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工业产业扩量提质、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现有材料工业基础,着力打造铝及铝加工、钛及钛加工、锰及锰加工、钢绳等产业链,形成特色材料产业集群。依托在遵军工企业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军转民、民参军,重点发展电梯、大功率液力变速器、高端铸锻件、航空航天紧固件、特种车等装备制造业,力争突破发展新能源汽车“三电”配套产业。稳步发展煤电、精细化工产业。提质发展“两烟”产业。加快发展中医药产业。支持竹浆林纸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支持发展竹木家具、吉他、卫浴、石材等产业。

8.因势利导发展新兴产业。支持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页岩气规模化开采和利用。加快发展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推动药物新品种开发和药材产业化利用。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新型建筑材料产业。加快发展表面处理、包装材料等服务型制造,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法律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创新孵化、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9.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优化产业布局,按照“产业向产区集聚、资源向产业集中、企业向园区聚合、要素向园区聚拢”原则,推进产业错位发展、集聚发展,支持各地做大做强首位产业、首位产品,打造一批集聚度高、关联性强、产出率高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链条。推动企业进园区集约高效发展,着力培育有较强竞争力的百亿元级企业、千亿元级园区。优化区域专业市场布局,推动专业市场提升功能和水平。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重点产业引企业、上项目、抓技改,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支撑,大力补链延链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

四、坚持以遵义都市圈建设为牵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大力实施城镇化提升行动,坚持以人为核心,突出山地特色,推动产城一体、城乡融合,加快构建以都市圈为牵引、县城为支撑、特色小城镇为节点的城镇发展体系。

10.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树牢“一盘棋”思维,建立健全遵义都市圈规划体系、基础设施体系、产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生态体系。围绕“一核两心三带多点”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推进绥阳、桐梓与主城区融合发展;支持仁怀建设遵义副中心城市、正安建设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大力推进仁怀—习水—赤水黔边城市带加快发展,统筹推进正安—务川—道真、湄潭—凤冈—余庆协同联动发展;深入实施宜居县城建设行动,打造一批首位度高、带动力强、发展性好、宜居度优的特色县城,推动具备条件的县(市)有序“撤县设市”或“撤县(市)设区”;支持鸭溪、永兴、温水、安场等区位条件优、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镇做优做特,积极发展一批工业重镇、特色农产品集散大镇、旅游名镇、商贸物流小镇。

11.加快提升城市品质。坚持产城景一体、山水田融合、文教卫配套,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实行组团式发展,多蒸小笼、不摊大饼,延续城市文脉,塑造城市风貌,建设宜居城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中村改造和社区建设,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和人口密度。持续提升城市产业水平和功能品质,加快补齐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建设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推进城市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健全完善社区功能,打造一刻钟居民生活圈,建设“四民社区·美好家园”升级版。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措施,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

12.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协调化原则,明晰各县(市、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推动全市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城镇承载能力、城乡居民收入、基础设施水平、生态环境效益等显著提高,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加快培育壮大县域主导产业,开展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推动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升级。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全面改善县域发展基础条件,引导人口向县城集中,培育发展一批处在交通节点和枢纽上有产业基础的支点城市,形成更多县域经济增长极。

五、坚持以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全面夯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基础支撑,全力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

13.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长效帮扶机制,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帮扶机制,继续加大就业、产业等扶持力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技能培训,确保不返贫和不发生新的贫困。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支持脱贫县争取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扶持。主动对接、积极争取,持续抓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工作。

14.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坚持“四新一高”要求、绿色有机方向、优质优品定位,做大做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强化坝长制责任落实,统筹坝区、林区、山区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林特产业,积极发展道地中药材种植,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基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一块地”整治。巩固“黔北粮仓”地位,稳定粮油种植面积,提升收储调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种业和装备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适度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经营组织化、耕作机械化、管理智能化,建设一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增加保险品种,提高特色优势产业保险覆盖面。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抓好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推进“农户+合作社+全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农产品(中药材)交易中心、批发市场、产地市场等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快建设多彩贵州农博城、中国竹笋交易中心。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深化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平台效应,建强农产品产销一体化服务网络和流通体系,提高遵义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

15.深化农村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扎实推进湄潭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推进供销社改革。

16.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全国前列、西部样板、贵州第一目标,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行动,打造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升级版。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分类推进传统村落、特色村寨保护发展。保障农村发展和村民建房合理用地需求,严格农房建设管理。持续完善和升级农村基础设施,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深入实施“双培养”工程,扎实抓好“乡村振兴指导员”选派工作,大力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充足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六、坚持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

扎实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以红带绿、红绿辉映、多彩融合,推动全景式打造、全产业发展、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转型,加快全域旅游发展,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全力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17.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精品工程。以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红培提升六个工程为载体,构建“一核两带七园多点”空间格局,打造一批标志性工程,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区。推进全市景区提升功能、完善配套、串点成线、以线带面,实现旅游景区集聚化、集约化发展。大力推进市域内外景区交通互联、线路互推、融合互动,联合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遵义)旅游带、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办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18.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丰富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高品质开发旅游新业态,着力打造红旅、酒旅、茶旅、康旅“四张牌”,塑造遵义旅游竞争新优势。围绕旅游新老“六要素”,高品质建设一批文旅研学体验基地、体旅融合示范基地、民族特色旅游集聚区、地方特产品鉴馆、休闲度假民宿、特色美食街区、商贸购物中心等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会展、教育、生态等全领域、全产业、全要素深度融合,拓展旅游新空间。优化旅游特色商品供给,打造一批“醉美之旅·遵贵之礼”等旅游纪念品、创意品、定制品。鼓励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客运企业、旅游餐馆等组建旅游产业联盟或经营联合体,培育一批旅游龙头企业。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加强系统营销推介,提升遵义旅游影响力。

19.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酒店餐饮、乡村民宿等涉旅行业服务地方标准,强化涉旅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旅游硬件与软件融合,完善景区配套功能,不断增强旅游便捷度、舒适度、满意度。加强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建设。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旅游业监管质量和效能。

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两山论”实践样板城市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提升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

20.加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科学有序统筹布局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严格落实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硬约束。实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强化山地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实施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修护工程。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着力推进国家储备林建设,积极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深入实施水土流失、石漠化综合治理和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加强外来物种管控。以保护凤凰山生物多样性为重点,强力推进城市“护肺行动”。推进小水电绿色改造。全面落实河长制和林长制。

21.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污染防治体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推进重点集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深入实施“双十工程”,巩固生态环境治理成果。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清理整治,加强扬尘和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降低碳排放强度,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巩固提升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园区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能力,提升中水处理应用水平。健全乡镇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管理运行长效机制,探索农村散户污水就近、分散处理。加强地下水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防治。加强白色污染治理,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处置。合理布局垃圾处理、垃圾发电项目。加大问题渣场整治力度。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加强乌江、赤水河等跨界水体环境污染排查治理,持续巩固赤水河(遵义段)全国示范河创建成果。实施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建立健全执法司法联动机制,推进跨区域污染防治、环境监管和应急处置联动。

22.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精心谋划实施一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项目,推动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发展,在提升绿水青山颜值中做大金山银山价值,争创一批“两山论”国家级实践基地。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循环化改造,建设一批绿色企业、绿色园区、绿色产业链。加快茅台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实体化运作。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建设生态银行。探索实施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推动生态环境工程市场化建设运营。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主动参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23.广泛开展绿色人文建设。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制度,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针对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强化地方立法工作。全面导入绿色GDP目标绩效观,加快完善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倡导绿色生活,建立绿色消费机制。推广绿色出行,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加快节能型机关、节约型社会建设,巩固提升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

八、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继续扩大有效投资和促进消费

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国内双循环,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供需协同发力,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支撑力。

2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抢抓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机遇,统筹推进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多层级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积极推进遵泸、新渝贵高铁和涪柳、遵铜铁路等项目建设。加快建成仁怀至遵义、桐梓至新蒲、道真至武隆、正安至万盛等高速公路。完善优化中心城区骨架路网,推动城际间快速通道建设,谋划实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和市域城际铁路项目建设。实施普通国省道和农村公路改造,加快构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完成遵义新舟机场(民用部分)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遵义茅台机场扩容升级工程,推动建设播州、赤水、正安通用机场。积极推动乌江水运主通道提等升级工程。

25.加强水利和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水利百库大会战机遇,加快推进观音大型水库建设,新开工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力争启动建设文星水库、湄江水库、黔北水利枢纽工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区域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和现代化水网建设,全面落实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任务。新开工一批中小河流、山洪沟治理项目,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水利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智慧水务。加快推进以天然气管道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县县通天然气”。加快城市配电网改造,实现城乡用电服务均等化。加快推动习水电厂燃煤发电机组改造升级,淘汰能耗和排放不达标机组。加快推进以习水、务川500千伏变电站为重点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电动汽车充电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及配套电网改造,推动各县(市、区)、高速公路服务区和具备建设条件的加油站充电换电设施全覆盖。积极申建国家新型综合能源战略基地和国家数字能源基地。

26.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级迈向国内一流水平,基本形成高速、泛在、融合、智能的发展格局。加快5G、物联网、政府数据大脑、城市数据大脑、产业数据大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升级。推进骨干网、城域网和接入网升级改造。推进“县城智慧化改造”,加大城乡高速宽带网络覆盖,实现“百兆乡村、千兆城区”光纤覆盖格局。

27.促进消费扩容提质。顺应消费需求升级趋势,完善刺激消费政策举措,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拓展农村消费,培育更多消费增长点。实施消费品质提升行动,集聚中高端消费资源,建设一批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鼓励发展“线上经济”“宅经济”等新业态。支持各地塑造特色消费品牌,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产业联动的区域消费商圈,建设一批人文气息浓厚的特色商业名镇、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创建文化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推进健康、养老、育幼、文化、家政等服务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引导优质商品和服务向农村延伸。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财税信贷政策、信用消费政策和带薪休假制度。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责任制和赔偿先付制度,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九、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数据战略行动,打造西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8.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大本地特色优质品种的研发、选育和应用,建立遵义优势农业良种资源库,实现“四种工程”新突破。加强工业技术创新,重点在固态酿造、超临界萃取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引进科技成果,加强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集成和推广。推进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技术应用与研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物流等数字化新业态。

29.创新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数字产业化,实施数字经济倍增计划,深入开展大数据“百企引领”行动,引进培育各类大数据服务业态,扩大物联网示范应用。大力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推动5G全面商用,推进前沿数字技术应用。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实体经济。推进工业数字化改造,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深化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提升农业智慧化水平,推动服务业向平台型、智慧型、共享型融合升级,发展智慧服务业。

30.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主动承接国家和发达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建成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创新政学研企合作机制,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协同开展科技创新合作,发展一批应用型科研院所和产学研用联合体。有效发挥遵义院士工作中心、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等平台作用,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创新型企业政策扶持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大力培育“隐形冠军”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组团建设共性技术平台。

31.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实施“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团队。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着力释放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健全柔性引才政策,加大人才引进保障服务,大力吸引“候鸟型”专家、“星期天”工程师和技艺精湛的能工巧匠。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完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权益分享机制。完善科技评价机制,优化科技奖励项目。加大财政科技经费投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科普工作,开展科创赛会活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十、坚持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

以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主攻方向,加快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扩大开放。

32.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生活链,加强战略、规划、政策、功能链接,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互联互通,加强绿色食品工业、文化旅游、装备制造、军民融合等产业链合作,打造黔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推进“东部企业+遵义资源”“东部市场+遵义产品”“东部总部+遵义基地”“东部研发+遵义制造”等合作模式,争取建设黔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参与建设成渝贵高铁经济带,大力发展通道经济。

33.打造高效开放平台。实施开发区培育升级计划,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推动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依托遵义综合保税区、中国(遵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大力发展“保税+”“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加快申建国家级遵义高新区、遵义农高区、仁怀经济开发区。推动务正道煤电铝循环经济工业园区、道真县上玉工业园区申建省级开发区。加快提升新舟机场开放口岸能级,启动茅台机场国家开放口岸申报,申建阁老坝铁路口岸,打造一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黔北物流新城建设发展,建成遵义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加快中遵内陆无水港建设。加快航空物流、乌江航运物流开发。办好茶博会、辣博会、竹博会、遵商联盟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打造中国(遵义)名酒交易会、中国(遵义)国际吉他博览会等展会开放平台。

34.壮大开放型市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培育和引进一批梯次合理的外向型企业。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开放的重要支撑,落实“招商三问”,编制主导产业链图谱,建立重点企业招引库,开展定向精准对接招商。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股权招商、商会招商,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鼓励在外遵商遵企回遵投资兴业。发展高水平外向型经济,推动优势产能、重点企业、特色产品“走出去”布局。支持企业抱团组建产业联盟,参与国际国内经营投资。建立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挂帮民营企业制度。

35.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自然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制度和收益管理制度。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改革,健全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特许经营权、水权等市场化交易体制机制,推进水价改革和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降低产业用电价。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证券化,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深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强村镇银行管理。加快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和营商环境评价,打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

十一、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全面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建设全国著名红色文化传承基地,推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着力建设文化强市。

36.大力传承红色基因。以建设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契机,进一步挖掘、整合、开发、利用各类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时代化,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力争遵义会议精神研究成果获得中央层面认可并进入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大众化,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引领、文化感召和实践推动作用,大力开展红色文化“七进”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健全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推进红色基因传承融合化,推进红色文化与地域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深度融合。大力培养“五好讲解员”,多形式、多角度、多层次讲好遵义故事。

37.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化风尚、行为规范。深入推进“文明在行动·满意在遵义”活动。长效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纵深推进县级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因地制宜开展经常性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专题活动,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巩固提升“遵义义工”品牌影响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公民道德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倡导节约健康饮食文化。

38.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实施文化产业培育工程,推进文旅、文创、文体等产业创新发展,提升文化市场管理水平。着力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不断激励和推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持续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成果,健全文化设施运营维护机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加强文物保护,做好非遗传承和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

十二、坚持发展成果共享,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先,加快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39.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促进创业。坚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推进产业发展扩大就业、劳务输出促进就业、大众创业带动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大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劳动力素质提升。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支持困难企业开展职工在岗培训。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做好易地搬迁劳动力、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加强劳务就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资性、财产性和经营性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

40.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农村教育薄弱环节建设,按照覆盖人口规模,新建、改扩建一批城乡公办幼儿园,在乡(镇)建设一批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办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缓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有序推进普通高中向县城集中发展,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水平。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扩容提质,推进职教联盟实体化运作,力争实现未升入高中或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接受中职(含技工)、高职教育全覆盖,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遵义医科大学“申博”、遵义师范学院“申硕”“申大”,支持高校创建全国一流学科。加强特殊教育、远程教育、专门教育、老年教育。大力引进优质民办教育资源,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41.加快推进健康遵义建设。实施健康遵义行动,落实国民健康促进政策,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新增投入有效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大综合医院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建设,补齐县级妇幼保健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和传染病医院建设短板,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探索推进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城区重点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增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能力,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支持社会办医,推广远程医疗。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增强市县疾控中心能力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进一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推进医养结合,加快建成遵义市康养示范中心、遵义桃花江国际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等项目,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体育场馆、社区体育场地等资源设施建设和开放共享。

42.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参保覆盖面。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政策衔接,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积极落实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改革相关政策。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高度关注城镇困难群体的生活、住房、医疗、教育问题,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和设施,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43.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贯彻落实好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建成城市社区居家基本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十三、加大统筹发展和安全力度,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社会治理体系和工作格局更加成熟定型。

44.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遵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村(居)委会主导、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框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建设,强化反恐维稳工作,严厉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完善突出违法犯罪打击整治长效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地区整治和命案防控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成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深化“双应”一体化建设。深化民兵和征兵调整改革,促进民兵应急力量建设与应急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创新社会治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抓好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45.大力推进法治遵义建设。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地方立法体制机制。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综合行政执法联动协调机制和行政执法、国家监察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健全完善法治监督保障体系。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政法领域监督制约体系建设。强化全民自觉守法意识,提升“八五”普法实效。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规制度建设。

46.加快推进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推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向基层放权赋能。强化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大力培育发展与社会治理事务相关的社会组织,探索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机制。建立健全人民意见征集制度。创新完善科技支撑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信息综合、指挥调度、联动处置体系。推进数字化治理,依法推动政务数据共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创新数据价值化,探索数据要素开发和利用,提升数据应用服务水平。

47.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政府债务管理系列政策,健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形成良性的可持续政府投资机制。加强金融风险隐患盘查摸底,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防范化解社会领域重大风险,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形成各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预警机制和重大疫情响应机制,完善军地联动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机制。切实防范生物安全、数据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风险。健全防灾减灾救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地质灾害避险移民工程,形成市县乡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扎实开展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水平,防范化解交通、煤矿等领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

十四、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48.完善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体制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遵义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有效落实。创新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和方式方法,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健全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切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持思想建党、纪律强党、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强化政治建设,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定不移深化反腐败斗争,深化政治巡察,常态化开展党内政治生态研判,持续巩固领导干部利用茅台酒谋取私利问题专项整治成果,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忠诚干净担当、喜迎建党百年”专题教育。深入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49.广泛凝聚全市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组织、宣传、统战等凝聚服务群众能力,激发各族群众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自觉自信。支持和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加强对“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鼓励和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发挥作用。全面做好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加强群团组织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和双拥工作。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

50.加强和夯实党的基层基础。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组织力,实施全面提升基层党建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分类推进新形势下农村、城市、机关、学校、国有企业、公立医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建设,高质量建成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依法推进村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加强乡镇基层政权和服务能力建设。

51.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管干部、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配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统筹用好各年龄段的干部。完善市县科级干部双向交流培养机制,健全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边远地区流动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公务员培养选拔机制,畅通国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进入党政机关渠道。探索建立干部合理流动、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强化正向激励,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52.健全狠抓落实推进机制。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要求,科学编制市和各县(市、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实施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开展精准有效的督促检查,促进形成苦干实干之风。

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前景光明。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做大做强遵义都市圈,形成核心增长极,全力唱好“双城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而努力奋斗!

报告库会员(¥)199/年起售

海量行业报告和相关实用干货寂集锦
开通报告库会员
乐享更多下载,购买超值优惠

查看更多报告

扫一扫获取
最新情报资讯

扫一扫免费
阅读最新报告

特色服务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