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是区域间产业分工形成的重要因素,也是转出区和转入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产业转移的发生,既有产业资本追逐利润的内在因素的诱导,又有经济一体化的外在推动。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企业的跨区域投资与迁移。
由于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的影响与推动,我国国内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能源密集型等产业正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已经不是零星的小规模的转移,而是呈现出集群化规模化转移势头,如纺织服装皮鞋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厂,相继迁往西部地区。在民间资本雄厚的浙江江苏等省份,大量的民间企业开始向外扩张,寻找新的商机。由于沿海地区土地、劳动力等基本要素供给缩减,价格不断攀升,传统制造业纺织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一些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地区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情况进一步凸显。另外,随着国内整体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中西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西部地区迎来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绝佳时机。
根据资源禀赋理论,承接产业转移实际上是产业发展优势的选择,强调对承接地区产业和区位优势的利用,从而实现产业资源的最佳配置。产业承接地作为产业转移的直接受益者,应抓住机遇,主动做好产业承接工作。用好用足国家产业转移政策,出台符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的产业承接政策。加强本地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建立产业承接试验区和示范区,吸引域外产业转移。
发挥产业转移技术溢出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创新的作用更加突出。产业承接地应立足于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努力增强产业转移的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在承接域外高新技术产业过程中,引导国内企业同跨国公司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引进外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同时,加大对地区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持,争取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提高产业发展科技含量。
第一章 中国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背景分析 16
第一节 产业转移及承接的相关概述 16
一、产业转移的概述 16
(一)产业转移的定义 16
(二)产业转移的类型 16
(三)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 16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概述 17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定义 17
(二)县域承接产业转移遵循的原则 17
(三)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意义 20
(四)开创产业承接工作的过程 22
三、产业转移的动力机制分析 23
第二节 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环境分析 24
一、产业转移及承接的相关政策 24
(一)《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工作的意见》 24
(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 27
(三)《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29
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背景分析 36
(一)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带来挑战 36
(二)环境倒逼机制推动转型升级 37
(三)成本上升导致优势逐步弱化 38
(四)沿海遭遇增长困惑转型压力 38
三、工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形势分析 39
(一)城镇化为转型升级提供空间 39
(二)信息化为转型升级提供契机 39
(三)生态环境提出升级迫切要求 39
四、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分析 40
(一)轻纺工业转型升级分析 40
(二)
医药工业转型升级分析 41
(三)
装备制造行业转型升级 42
(四)原材料工业的转型升级 44
(五)
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 46
(六)对外经贸行业转型升级 47
第三节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48
一、产业转移对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8
(一)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9
(二)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49
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50
(一)促使发达地区加快向外产业转移 50
(二)促使欠发达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50
(三)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中的作用 51
(四)国家及地区产业政策导向对产业转移的影响 51
第二章 中国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状况分析 52
第一节 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52
一、产业转移影响要素条件分析 52
(一)区域要素禀赋 52
(二)区域发展政策 52
(三)基础设施网络 52
(四)经济区位条件 53
(五)地方政府作用 53
二、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 53
(一)产业转移的条件 53
(二)产业转移发展现状 54
(三)产业转移发展策略 55
(四)区域产业转移政策建议 56
三、承接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 57
(一)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布局 57
(二)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布局 58
(三)承接产业转移应对策略 58
四、产业转移及承接成本控制分析 59
(一)产业转移的成本 59
(二)产业转移成本的控制 60
(三)产业承载地成本控制 61
五、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影响分析 62
(一)产业转移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62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 63
六、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径分析 66
(一)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向中西部欠发达省份转移 66
(二)同一区域内的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66
(三)从城市向农村转移 67
第二节 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模式分析 67
一、产业转移的集群路径形式 67
(一)跨国公司转移带动集群形成 67
(二)通过龙头企业的迁移带动形成集群 68
(三)制造业中生产外包形成产业集群 68
(四)承接地工业园区的建立带动集群形成 68
二、产业转移发展形式分析 69
(一)扩张性产业转移 69
(二)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69
(三)基于生产成本的产业转移 69
三、产业转移主要模式分析 69
(一)成本降低型产业转移 69
(二)资源利用型产业转移 70
(三)市场开拓型产业转移 70
(四)集群吸引型产业转移 71
(五)策略
投资型产业转移 71
四、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模式分析 71
(一)特色产业园模式 71
(二)链式产业园模式 72
(三)循环经济产业园模式 72
(四)专业镇模式 73
(五)合作共建园模式 74
五、典型承接产业转移及模式分析 74
(一)苏南模式 74
(二)珠三角模式 75
(三)浙江模式 75
第三节 区际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76
一、区际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 76
(一)区际产业转移发展特点 76
(二)区际产业转移影响因素 77
(三)区际产业转移发展现状 81
二、区际产业转移发展模式分析 85
(一)成本导向型转移 85
(二)追求规模经济型转移 85
(三)市场开拓型转移 85
(四)多元化经营型转移 86
(五)竞争跟进型转移 86
(六)供应链衔接型转移 87
(七)政策导向型转移 87
三、承接区际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88
四、区际产业转移发展存在的问题 90
五、区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分析 91
第四节 城乡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93
一、城乡产业转移的发展分析 93
(一)城乡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 93
(二)城乡产业转移的发展基本原则 94
二、城乡产业转移的路径分析 95
(一)土地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 95
(二)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路径 96
三、城乡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分析 97
四、城乡产业转移发展对策分析 98
第三章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 100
第一节 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状况分析 100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现状分析 100
二、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影响分析 101
三、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存在的问题 102
四、国际产业转移的经验借鉴分析 102
第二节 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03
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03
(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 103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现状 105
(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优势 106
(四)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流向 106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107
(一)制造业 107
(二)高新
技术产业 107
(三)服务业 107
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投资模式分析 108
(一)中外合资模式 108
(二)中外合作模式 108
(三)外商独资模式 108
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方式分析 108
(一)制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 108
(二)设立各种形式的园区 108
(三)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资 109
(四)技术引进和消化提升 109
(五)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109
五、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策略分析 109
(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 109
(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 110
(三)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对策分析 111
第三节 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 112
一、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新趋势分析 112
二、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113
三、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转移的影响 114
四、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115
第四章 中国重点产业转移趋向及承接发展分析 119
第一节
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19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19
二、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20
(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出地 120
(二)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现状 121
三、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21
(一)电子信息产业承接现状 121
(二)电子信息产业承接策略 122
四、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22
第二节 光机电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23
一、光机电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23
二、光机电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23
(一)光机电产业的转出地 123
(二)光机电产业转移现状 124
三、光机电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24
(一)光机电产业承接现状 124
(二)光机电产业承接策略 124
第三节 生物技术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25
一、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25
二、生物技术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26
(一)生物技术产业的转出地 126
(二)生物技术产业转移现状 126
三、生物技术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27
(一)生物技术产业承接现状 127
(二)生物技术产业承接策略 129
四、生物技术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29
第四节
汽车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30
一、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30
二、汽车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31
(一)汽车产业的转出地 131
(二)汽车产业转移现状 132
三、汽车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33
(一)汽车产业承接现状 133
(二)汽车产业承接策略 133
四、汽车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33
第五节
橡胶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34
一、橡胶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34
二、橡胶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35
(一)橡胶产业的转出地 135
(二)橡胶产业转移现状 135
三、橡胶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36
(一)橡胶产业承接现状 136
(二)橡胶产业承接策略 136
第六节
环保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37
一、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37
二、环保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38
(一)环保产业的转出地 138
(二)环保产业转移现状 138
三、环保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38
(一)环保产业承接现状 138
(二)环保产业承接策略 138
四、环保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39
第七节
新材料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39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39
二、新材料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40
(一)新材料产业的转出地 140
(二)新材料产业转移现状 140
三、新材料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40
(一)新材料产业承接现状 140
(二)新材料产业承接策略 141
四、新材料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41
第八节
食品饮料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41
一、食品饮料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41
二、食品饮料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42
(一)食品饮料产业的转出地 142
(二)食品饮料产业转移现状 142
三、食品饮料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43
(一)食品饮料产业承接现状 143
(二)食品饮料产业承接策略 144
四、食品饮料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44
第九节
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44
一、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44
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46
(一)纺织服装产业的转出地 146
(二)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现状 146
三、纺织服装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47
(一)纺织服装产业承接现状 147
(二)纺织服装产业承接策略 148
四、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48
第十节 模具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48
一、模具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48
二、模具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50
(一)模具产业的转出地 150
(二)模具产业转移现状 150
三、模具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50
(一)模具产业承接现状 150
(二)模具产业承接策略 151
四、模具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51
第十一节 包装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52
一、包装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52
二、包装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52
(一)包装产业的转出地 152
(二)包装产业转移现状 153
三、包装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53
(一)包装产业承接现状 153
(二)包装产业承接策略 154
四、包装产业转移发展战略 154
第十二节
旅游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55
一、旅游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55
二、旅游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57
(一)旅游产业的转出地 157
(二)旅游产业转移现状 157
三、旅游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57
(一)旅游产业承接现状 157
(二)旅游产业承接策略 158
第十三节
五金机械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158
一、五金机械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158
二、五金机械产业转移发展分析 158
(一)五金机械产业的转出地 158
(二)五金机械产业转移现状 159
三、五金机械产业承接发展分析 159
(一)五金机械产业承接现状 159
(二)五金机械产业承接策略 159
第五章 中国重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运营分析 161
第一节 安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61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61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61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62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64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64
第二节 广西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65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65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66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66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66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67
第三节 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68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68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68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68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68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69
第四节 湖南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69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69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69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70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70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71
第五节 湖北荆州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71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71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71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72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73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73
第六节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74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74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74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75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76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76
第七节 甘肃兰白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177
一、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优势分析 177
二、产业转移示范区经营情况分析 177
三、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77
四、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178
五、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79
第六章 中国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状况分析 180
第一节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分析 180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概述 180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类型 180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功能 180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情况分析 182
三、产业转移工业园制约因素分析 183
四、产业转移工业园存在的问题分析 185
第二节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模式分析 186
一、转入地与转出地政府共同建设模式 186
二、转入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 186
三、转出地政府主导建设模式 187
四、转入地与转出地政府合作+企业建设模式 187
五、转入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 187
六、转出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 188
七、转出地政府+企业建设模式 188
第三节 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产业分析 188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承接产业选择标准 188
(一)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的产业 188
(二)充分利用转入地丰富原材料的产业 189
(三)在转入地有发展基础的产业 189
(四)有效利用转入地地理优势的产业 189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导产业培育方式 189
(一)做好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189
(二)围绕所规划主导产业进行招商 189
(三)利用本地产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 190
(四)注重提升主导产业的技术及创新能力 190
第四节 重点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运营分析 190
一、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 190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190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191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91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92
二、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 192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192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193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93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94
三、东莞(韶关)产业转移工业园 194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194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195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95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96
四、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 196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196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概况分析 196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97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197
(五)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 198
五、肇庆大旺产业转移工业园 198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概况分析 198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199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199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优惠政策 199
六、珠海(茂名)产业转移工业园 200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概况分析 200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200
(三)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200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200
七、广州(清远)产业转移工业园 201
(一)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优势分析 201
(二)产业转移工业园经营情况分析 202
(三)产业转移工业园主导产业分析 202
(四)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重点项目 202
(五)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战略布局 203
第七章 中国重点区域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04
第一节 东北地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04
一、东北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04
(一)东北地区工业经济现状 204
(二)东北地区产业发展定位 205
二、东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206
三、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07
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分析 208
(一)哈大齐工业走廊 208
(二)长吉图经济区 210
五、重点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210
(一)原材料工业 210
(二)装备制造业 211
(三)消费品工业 211
(四)电子信息产业 211
第二节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11
一、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1
(一)东部地区工业经济现状 211
(二)东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 212
二、东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213
三、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13
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分析 215
(一)冀中南地区 215
(二)江苏北部地区 216
(三)海峡西岸地区 216
五、重点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217
(一)原材料工业 217
(二)装备制造业 217
(三)消费品工业 218
(四)电子信息产业 218
第三节 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18
一、中部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18
(一)中部地区工业经济现状 218
(二)中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 219
二、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220
(一)地区主要产业转移情况 220
(二)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221
(三)地区承接制鞋产业的优势 221
三、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22
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分析 224
(一)太原城市群 224
(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225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228
(四)中原经济区 229
(五)武汉城市圈 230
(六)环长株潭城市群 233
五、重点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233
(一)原材料工业 233
(二)装备制造业 233
(三)消费品工业 234
(四)电子信息产业 234
六、中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策略 234
第四节 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37
一、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237
(一)西部地区工业经济现状 237
(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定位 238
二、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分析 239
(一)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载体 239
(二)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路径 239
三、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40
四、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区域分析 243
(一)呼包鄂榆地区 243
(二)广西北部湾 244
(三)宁夏沿黄经济区 245
五、重点承接产业发展方向分析 246
(一)原材料工业 246
(二)装备制造业 247
(三)消费品工业 247
(四)电子信息产业 247
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策略 247
七、西部承接中部产业转移策略 248
第五节 中西部省份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50
一、河北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50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50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50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50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52
二、河南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54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54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54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54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56
三、湖北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58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58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58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59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60
四、湖南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61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61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62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62
五、山西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63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63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64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64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65
六、四川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66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66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66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66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67
七、重庆市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67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67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68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68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69
八、江西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69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69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70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70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71
九、安徽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72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72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73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73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74
十、陕西省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76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76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76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76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77
十一、内蒙古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78
(一)产业转移的现状分析 278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 278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 278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策略 279
第八章 中国重点城市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81
第一节 长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81
一、长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优势 281
二、长三角经济区发展战略定位 282
三、长三角的主要产业转移情况 282
第二节 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82
一、珠三角经济区经济发展优势 282
二、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聚集分析 284
三、珠三角发展主要目标分析 285
四、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86
第三节 京津冀经济圈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89
一、京津冀经济圈经济发展优势 289
二、京津冀经济圈产业聚集分析 290
三、承接产业转移优先产业布局 290
第四节 成渝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91
一、成渝经济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291
二、成渝经济区打造七大产业聚集区 292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优势分析 293
四、成渝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定位 294
第五节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95
一、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定位分析 295
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目标分析 296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先产业布局 296
第六节 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297
一、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发展优势 297
二、北部湾经济区产业聚集分析 298
三、北部湾的主要产业聚集的必要性 298
四、承接产业转移发展优势分析 299
第七节 中原经济区产业转移及承接发展分析 301
一、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优势分析 301
二、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目标分析 301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先产业布局 302
第九章 2016-2020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趋向及承接策略分析 304
第一节 2016-2020年中国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及前景 304
一、产业转移发展趋势分析 304
(一)产业转移趋势长期存在 304
(二)产业转移以制造业为主 304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主导 304
(四)省内转移或就近转移较多 305
二、产业转移细分领域发展趋势 305
(一)国际产业转移发展趋势 305
(二)区域产业转移发展趋势 306
(三)城乡产业转移发展趋势 307
三、产业转移的发展前景分析 307
第二节 2016-2020年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 308
一、承接产业转移的
产业规划策略 308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建设策略 311
三、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创新策略 316
四、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策略建议 322
(一)准确把握承接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322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322
(三)构建融资服务体系 323
(四)优化承接产业转移环境 323
第三节 2016-2020年中国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风险 324
一、产业政策风险 324
二、宏观经济风险 324
三、经济
金融风险 325
四、产业结构失衡风险 326
五、集群化市场风险 326
六、环境污染风险 326
第四节 2016-2020年中国产业转移风险的防范对策 327
一、西部地区产业转移风险规避 327
二、产业转移金融风险防范对策 329
三、产业转移环境风险防范对策 331
四、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风险应对措施 333
图表目录
图表 1 轻纺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提升重点 40
图表 2
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 41
图表 3 原材料工业转型调整升级重点 45
图表 4 中国产业转移及承接线路图 55
图表 5 1994-2013年我国四大区域工业增加值占比情况变化 82
图表 6 2010-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情况统计 120
图表 7 2010-2015年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情况统计 120
图表 8 2010-2014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图 126
图表 9 2011-2015年中国汽车制造行业销售收入统计 130
图表 10 2009-2015年中国汽车产量统计 131
图表 11 2009-2015年中国汽车销售情况统计 131
图表 12 2010-2015年中国合成橡胶产量及增长情况 134
图表 13 2011-2015年中国橡胶制品产业销售收入规模情况 135
图表 14 2006-2014年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增速情况 137
图表 15 2010-2015年中国模具行业销售收入统计情况 149
图表 16 2010-2015年中国旅游总收入情况 156
图表 17 2010-2014年中国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统计情况 204
图表 18 2010-2014年中国东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情况 205
图表 19 中国东北地区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208
图表 20 2010-2014年中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统计情况 212
图表 21 中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215
图表 22 中国中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224
图表 23 中国西部地区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243
图表 24 湘南三市贸易洽谈数目及资金情况 261
图表 25 2011-2015年长三角区域主要省市生产总值统计 281
图表 26 长三角区位与发展优势分析 281
图表 27 珠三角地区发展战略定位分析 283
图表 28 中国珠三角经济区产业转移优先承接发展的产业 289
图表 29 2010-2014年中国京津冀经济圈GDP统计情况 290
图表 30 2010-2014年中国成渝经济区GDP统计情况 292
图表 31 2010-2014年中国北部湾经济区GDP统计情况 298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