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背景和形势 22
第一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 22
一、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分析 22
二、中国城市规模增长情况 22
三、中国重点城市经济指标 24
四、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 25
五、中国主要城市群发展情况 26
(一)东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26
(二)中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33
(三)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与建设重点 40
六、城镇化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51
第二节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分析 53
一、城镇化质量的内涵界定 53
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3
三、中国城镇化质量评定分析 54
第三节 中国城镇化产生的问题分析 59
一、中国城镇化建设特征分析 59
二、中国城镇化建设误区分析 63
三、中国城镇化模式困境分析 67
(一)城市区域发展失衡 67
(二)城市规模质量失衡 67
(三)城市功能定位缺失 68
(四)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68
(五)城市治理能力滞后 69
第二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政策路径 70
第一节 中央城镇化思路解析 70
一、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大战略 70
(一)城镇化是一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70
(二)依靠城镇化营造一个国际合作发展的空间 70
(三)城镇化发展要处理好“四化”协调的关系 71
二、释放新阶段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71
(一)中国城镇化拉动内需的规模和潜力是巨大的 71
(二)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动力 72
三、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72
(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72
(二)继续加快保障房建设 73
(三)注重生态环境的改善 73
四、城镇化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73
(一)城镇化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73
(二)保障粮食安全是城镇化发展的基础 74
(三)城镇化发展需要改革来推动 74
(四)土地、资源能源的集约利用和支撑 75
(五)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75
第二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76
一、以人为核心 76
二、1亿人进城 76
三、积分落户 76
四、农民工参政 77
五、主攻中小城市 77
六、住房信息联网 77
七、扩大社保覆盖面 77
八、培育中西部城市群 78
九、完善交通 78
十、生态文明 78
第三节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解读 79
一、城镇化会议基本要求 79
二、城镇化会议“六大任务” 79
(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79
(二)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80
(三)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 80
(四)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80
(五)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80
(六)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81
三、城镇化会议配套政策 81
第三章 新型城镇化改革路径研究 82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理论概述 82
一、新型城镇化要旨分析 82
二、新型城镇化特点和要求 82
(一)规划起点高 83
(二)途径多元化 83
(三)聚集效益佳 83
(四)辐射能力强 83
(五)个性特征明 83
(六)人本气氛浓 84
(七)城镇联动紧 84
(八)城乡互补好 84
三、新型城镇化的革新方向 84
(一)集约化 85
(二)智能化 85
(三)绿色低碳化 85
四、新型城镇化的推动措施 85
第二节 新型城镇化改革突破口 87
一、土地流转改革分析 87
二、户籍制度改革分析 87
(一)户籍制度改革历程 87
(二)户籍制度改革内容 89
(三)地区户籍制度改革 94
(四)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96
三、新型城镇化利益分配革新 97
第二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模式探索 98
第四章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 98
第一节 国外城市“精明增长”模式 98
一、城市精明增长的内涵 98
二、精明增长的实现措施 99
三、美国精明增长实施策略分析 101
(一)城市增长边界(UGB)管理 101
(二)高密度、更紧凑的发展模式 102
(三)尽可能发展混合用途城区 102
(四)提供公共运输和步行街 102
(五)重振老城区和中心城区 103
第二节 国内新型城市化理论创新 103
一、“节地城市”模式 103
(一)节地城市概念 103
(二)节地城市结构特点 103
(三)节地城市优势分析 110
(四)节地城市应用需求 114
(五)长沙节地城市发展规划 115
二、“立体城市”模式 115
(一)立体城市模式概述 115
(二)立体城市结构特点 116
(三)立体城市优势分析 117
(四)天府新区立体城市项目分析 120
第五章 重点区域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23
第一节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23
一、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 123
二、珠三角城镇化特色分析 124
(一)珠三角城镇化发展特征 124
(二)珠三角城镇化发展模式 126
(三)珠三角城镇化的主要动力 128
三、珠三角城镇化发展趋势 129
第二节 长三角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29
一、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水平 129
二、长三角城镇化特色分析 130
(一)长三角城镇化发展特征 130
(二)长三角城镇化发展模式 132
(三)长三角城镇化发展动力 134
三、长三角城镇发展规划分析 135
四、苏锡常地区城镇化案例 136
(一)苏锡常城镇化发展历程 136
(二)苏锡常城镇化驱动机制 138
(三)苏锡常城镇化存在问题 141
(四)苏锡常城镇化发展趋势 142
(五)苏锡常地区城镇化对策 143
第三节 京津冀城镇化模式特征分析 147
一、京津冀城镇化发展水平 147
二、京津冀城镇化特色分析 148
(一)京津冀城镇化发展特征 148
(二)京津冀城镇化发展模式 149
(三)京津冀城镇化发展动力 150
三、北京CSD新型城镇化模式 150
(一)规划建设背景与概况 150
(二)规划建设的有利条件 152
(三)区域规划建设的重点任务 155
(四)房山区CSD城镇化保障措施 162
四、北京河北镇新型城镇化模式 165
(一)北京河北镇城镇化现状 165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有利条件 167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 169
(四)房山河北镇城镇化保障措施 176
五、天津新型城镇化中实践探索 178
(一)天津“宅基地换房”的做法与经验 178
(二)城镇化建设中新型市镇旅游业发展 181
第四节 成渝城市圈与双核驱动 182
一、成渝城市圈区域优势 182
二、成渝城市圈战略概述 184
三、成渝城市圈城镇化建设 186
四、成渝城市圈城镇化示范意义 187
(一)空间与城乡“双协”发展 187
(二)培育经济增长板块,构建城市空间体系 188
五、成都双流城乡一体化模式探索 189
(一)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情况 189
(二)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运作模式 189
六、推进城乡一体化过进程中可借鉴的经验 192
(一)规划统筹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 192
(二)改革构建符合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 192
(三)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配套政策保障 193
(四)立足现实,对支撑产业加强引导与扶持 193
(五)推行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集体资产 194
(六)探索改革户籍制度,梯度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 195
(七)统筹城乡就业社保,促进城乡“充分就业” 195
七、成都城乡一体化发展对新型城镇化的实践意义 196
(一)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相结合 196
(二)坚持规划先行,同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和渐进性 196
(三)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配套支持体系 197
(四)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 197
(五)完善投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 197
第三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集约城市 199
第六章 集约型城市建设概述 199
第一节 “紧凑城市”理论概述 199
一、“紧凑城市”概念及发展 199
二、“紧凑城市”的理论要点 201
三、紧凑城市、集约城市的测度 203
四、国际紧凑城市建设案例分析 205
(一)巴塞罗那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5
(二)温哥华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5
(三)荷兰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6
(四)日本紧凑城市建设案例 207
第二节 城市多层次集约化发展模式 208
一、集约化城市发展的特点 208
二、集约化城市发展模式的层次 208
三、集约化的城市规划目标体系 209
四、集约化城市规划原则和规划对策 214
五、规划设计中集约化内容的实施程序 219
六、集约化发展模式的类型与选择 220
七、中国城市群集约化发展模式分析 221
第三节 城市规划与管理发展策略 223
一、理清城市化的战略思路 223
二、区域规划落实国家战略 224
三、加强规范规划行政行为 224
四、制定住房规划保障供给 225
五、综合规划发展城市交通 225
六、改善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226
七、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26
第七章 集约城市建设——城市更新 228
第一节 城市更新的基本概念 228
一、城市更新概念的内涵 228
二、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 228
(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 228
(二)城市功能定位调整 228
(三)确定城市适宜人口 228
(四)确定城市开发强度 228
(五)城市空间形象定位 229
(六)城市用地布局与结构调整 229
(七)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更新 229
(八)城市文化复苏与更新 229
三、城市更新的目的 229
四、城市更新的分类 229
第二节 城市更新开发策略分析 230
一、城市更新路径选择 230
二、城市更新典型开发模式 230
三、城市更新项目价值链条 232
四、城市更新土地运营阶段 233
(一)前期准备 233
(二)拆迁实施 233
(三)开发实施 234
五、城市更新主要问题解析 235
六、城市更新开发策略分析 238
七、城市工业园区更新方向 241
第三节 城市更新开发相关要素分析 242
一、城市更新与旧城保护 242
二、城市更新与土地置换 245
三、城市更新与生态环境 248
四、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开发 250
五、城市更新与社会网络 253
六、城市更新与公众参与 254
七、城市更新与创意产业 258
第四节 城市更新项目开发案例分析 262
一、“新天地”项目案例分析 262
(一)项目地块特征 262
(二)项目开发特点 263
(三)项目开发成本 263
(四)项目整体策略 264
(五)“新天地”项目营销艺术 264
(六)“新天地”项目成功效应 265
二、中远两湾城项目案例分析 265
(一)项目地块特征 265
(二)项目开发特点 266
(三)项目开发成本 267
(四)项目整体规划 267
(五)项目开发策略 268
(六)项目经济评价 269
第八章 集约城市建设——城市综合体开发 270
第一节 城市综合体开发现状分析 270
一、城市综合体催生条件 270
二、城市综合体开发分析 270
(一)城市综合体开发背景 270
(二)城市综合体开发优势 272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标准 273
三、城市综合体开发规模 274
(一)存量市场分析 274
(二)增量市场规模 275
第二节 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分析 275
一、商务驱动模式分析 275
二、商业驱动模式分析 275
三、住宅驱动模式分析 276
四、文化驱动模式分析 276
五、休闲旅游驱动模式 277
六、娱乐驱动模式分析 277
七、会展驱动模式分析 278
八、复合驱动模式分析 278
第三节 城市综合体典型开发案例 279
一、日本六本木 279
(一)项目情况简介 279
(二)项目运营分析 279
二、纽约洛克菲勒中心 280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0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0
三、深圳华润中心 281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1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1
四、北京国贸中心 282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2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3
五、香港太古广场 283
(一)项目情况简介 283
(二)项目运营分析 284
第四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 286
第九章 智慧城市规划建设概述分析 286
第一节 智慧城市发展建设要素 286
一、智慧城市发展要素分析 286
二、智慧城市的标准及评估分析 287
三、中国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分析 290
(一)智能城市规划及顶层设计 290
(二)智慧城市规划的战略重点 294
(三)绿色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线路 295
四、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素分析 296
(一)智慧基础设施 296
(二)智慧管理服务 296
(三)智慧相关产业 296
(四)智慧支撑环境 296
第二节 中国智慧城市投资建设分析 297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概述分析 297
二、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300
三、中国智慧城市投资现状分析 302
(一)中国智慧城市投资规模分析 302
(二)中国智慧城市投资领域分析 303
四、中国智慧城市的产业链分析 305
五、智慧城市支撑技术发展分析 306
第三节 智慧城市发展模式及策略分析 308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分析 308
(一)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308
(二)市场导向型发展模式 308
(三)混合型的发展模式 309
二、智慧城市发展存在的问题 309
三、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作用 310
四、智慧城市建设过程采取的措施 311
五、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分析 313
第十章 智慧城市建设——感知城市 315
第一节 感知城市建设概况 315
一、感知城市建设发展现状 315
二、感知城市区域建设布局 316
(一)环渤海地区 316
(二)长三角地区 316
(三)珠三角地区 317
三、中国感知城市建设覆盖情况 317
四、感知城市建设策略发展分析 317
五、感知城市建设发展前景分析 318
第二节 感知城市重点应用领域 320
一、医疗卫生领域分析 320
二、城市交通领域分析 320
三、城市管理领域分析 320
四、环境保护领域分析 320
第三节 感知城市建设模式及其分布 321
一、以物联网发展为驱动的模式 321
二、以信息基础建设为先导的模式 321
三、以社会服务管理为突破口的模式 321
第四节 感知城市投资建设案例分析 322
一、北京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2
二、无锡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2
三、武汉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3
四、佛山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3
五、廊坊感知城市投资建设 324
第十一章 智慧城市建设——无线城市 325
第一节 无线城市发展背景分析 325
一、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 325
二、数据业务流量情况分析 325
(一)数据业务流量增长情况 325
(二)无线业务流量增长情况 327
(三)移动宽带推动数据流量增长 328
三、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分析 329
四、宽带中国战略投资规模 329
第二节 中国无线城市投资建设现状 330
一、中国无线城市发展现状 330
二、无线城市投资模式 331
(一)政府建设模式 331
(二)企业建设模式 331
(三)政企合作模式 331
三、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方向 332
四、无线城市建设进程分析 334
第三节 中国无线城市建设案例 335
一、荆门市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335
二、天水市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335
三、东莞市无线城市建设情况 336
第十二章 智慧城市建设——平安城市 337
第一节 中国平安城市投资建设概况 337
一、平安城市建设起源与现状 337
二、平安城市建设模式分析 338
三、平安城市运营盈利模式 339
四、平安城市发展规模分析 340
第二节 平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介绍 340
一、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发展现状 340
二、城市应急联动建设投资规模 342
三、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区域结构 342
四、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应用 343
(一)警务应急领域 343
(二)防汛抗旱领域 343
(三)铁路应急领域 344
(四)地震灾害防御 346
(五)公共卫生领域 347
第三节 平安城市建设投资案例 348
一、桐城市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48
二、黄冈市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48
三、合肥市平安城市建设分析 349
第十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数字城市 350
第一节 中国数字城市建设情况 350
一、中国数字城市投资规模 350
二、数字城市发展特征分析 350
三、数字城市发展状况分析 351
四、数字城市建设应用状况 352
五、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策略 354
第二节 数字城市建设投资案例 356
一、河北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56
二、安徽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56
三、湖南数字城市建设分析 357
第五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低碳生态城市 358
第十四章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概述 358
第一节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情况 358
一、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358
二、中国生态文明战略解析 359
三、中国城市环境污染处理现状 360
四、中国城市污染治理投资规模 361
(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情况 361
(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361
(三)城市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 362
(四)建设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 363
第二节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战略分析 363
一、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 363
二、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路线 364
三、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意义 366
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内容 367
五、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发展策略 368
第三节 城市节能减排主要方向 370
一、城市建筑节能减排 370
二、城市交通节能减排 370
三、城市产业节能减排 371
四、城市污染物减量化 372
第十五章 国外低碳城市发展经验分析 373
第一节 欧洲低碳城市建设路径分析 373
一、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节能规划 373
二、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交通建设 375
三、欧洲低碳城市发展的建筑设计 377
第二节 英国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特征 378
一、低碳城市规划目标单一 378
二、低碳城市规划主要途径是推广可再生能源 378
三、低碳城市规划的重点领域为建筑和交通 378
四、低碳城市规划强调战略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379
五、低碳城市建设强调技术、政策和管理手段并重 379
第三节 日本低碳社会建设经验特征 379
一、低碳社会发展规划分析 379
二、低碳社会规划目标的灵活性 379
三、低碳社会规划实现途径体现各部门参与 380
四、低碳社会规划的重点领域多元化 380
五、低碳社会建设的政府主导性 380
第十六章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城市矿产 381
第一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申请分析 381
一、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分析 381
(一)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条件 381
(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路径 390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请程序 390
(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申报难点 391
二、国内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分析 393
(一)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3
(二)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4
(三)第三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4
(四)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五)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六)第六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分析 396
(一)城市矿产基地相关政策分析 396
(二)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特征分析 396
(三)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区域分布 398
(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效益 399
(五)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 400
第二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案例分析 400
一、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 400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00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01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02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04
二、浙江宁波金田产业园 405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05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06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06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07
三、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 407
(一)园区发展概况分析 407
(二)园区资源回收规模 408
(三)园区招商政策分析 408
(四)园区投资规划分析 410
第三节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展规划编制 410
一、发展规划的意义与要求 410
二、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411
(一)背景与环境 411
(二)现状与分析 411
(三)目标与战略 412
(四)思路与重点 414
(五)对策与措施 415
三、发展规划编制框架建议 416
(一)投资规模分析 416
(二)经济效益分析 417
(三)不确定性分析 418
(四)社会效益分析 420
第十七章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大气治理 421
第一节 城市大气污染物相关概述 421
一、大气污染物源头及分类 421
二、大气污染物分布特点 422
三、大气污染物危害情况 423
第二节 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情况分析 425
一、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425
(一)城市大气环境总体状况 426
(二)城市空气质量情况 426
(三)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情况 427
(四)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情况 427
(五)珠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情况 427
二、酸雨污染状况分析 428
(一)酸雨城市比例 428
(二)酸雨频率 428
(三)酸雨化学组成 429
(四)酸雨区域分布 430
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430
(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情况 430
(二)氨氮排放总量总体情况 431
(三)大气二氧化硫排放情况 431
(四)大气氮氧化物排放情况 431
第三节 城市大气污染治理状况分析 432
一、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分析 432
(一)大气治理的产业链分析 432
(二)工业废气治理投资情况 432
(三)大气污染治理市场规模 433
(四)大气污染治理区域分布 433
(五)大气污染治理市场机会 434
二、大气污染治理投资运营模式 434
(一)EPC模式 434
(二)BOT模式 435
(三)特许权经营模式 435
第四节 PM2.5雾霾污染治理分析 436
一、PM2.5污染来源分析 436
二、PM2.5污染监测情况 437
三、PM2.5污染治理投资 437
四、PM2.5污染治理市场分析 438
(一)PM污染分布情况 438
(二)PM2.5污染治理现状 440
五、PM2.5污染治理发展策略 441
(一)PM2.5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建设 441
(二)发达国家PM2.5治理经验启示 444
(三)大气PM2.5污染治理发展对策 448
第六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支撑 451
第十八章 城镇化产业支撑——发展产业集群 451
第一节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分析 451
一、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历程 451
二、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特征 451
三、中国产业集群驱动因素 452
四、中国重点产业集群分析 453
五、中国产业集群升级趋势 455
第二节 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 456
一、产业集群的强大竞争力为推进城镇化提供财力支撑 456
二、产业集群的扩散效应有利于城镇尽快融入区域经济 456
三、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为城镇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56
四、产业集群的聚集效应能有效推动城镇化的实质进程 457
第三节 中国产业集群推动城镇化策略分析 457
一、立足区域经济将产业规划融入城镇规划 457
二、以特色产业集群式发展提升城镇竞争力 458
三、加强产业聚集区建设为城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58
四、优良政务环境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 458
第四节 区域产业集群对城镇化推动实例 459
一、浙江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分析 459
(一)浙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59
(二)浙江产业集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绩效 460
(三)浙江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效应分析 460
二、烟店镇产业集群对城镇化的推动分析 462
(一)烟店镇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462
(二)烟店镇产业集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绩效 462
(三)烟店镇产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效应分析 463
第十九章 城镇化产业支撑——产业园区建设 465
第一节 中国产业园区建设现状 465
一、中国产业园区建设背景 465
(一)产业园区的定位 465
(二)产业园区的作用 466
(三)园区建设的依据 466
二、产业园区收益来源分析 467
(一)园区税收收益 467
(二)经营所得利润 467
(三)土地出让金收益 467
(四)出让无形资源收益 468
(五)产业园多元化开发 468
第二节 产业园区与城镇化的关系分析 468
一、产业园区对区域经济的作用 468
二、产业园区对城镇的推动作用 470
(一)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70
(二)提升城镇化率,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 470
(三)统筹产业要素和资源,成为城镇化的基础力量 471
三、产城一体化模式分析——产业新城 471
(一)产业新城的特点 471
(二)产业新城发展模式 472
四、产业新城案例分析 472
(一)固安产业新城案例分析 472
(二)嘉善高铁产业新城案例分析 473
(三)无锡智慧产业新城案例分析 474
第三节 各类产业园区开发分析 475
一、高新技术园区 475
二、物流仓储园区 480
三、软件产业园区 481
四、文化产业园区 482
五、农业产业园区 485
六、化工产业园区 485
七、装备制造园区 487
八、纺织产业园区 488
九、环保产业园区 489
十、新能源产业园区 490
第四节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概述 491
一、企业入园行为分析 491
二、产业园区招商环境 491
三、产业园区招商现状 492
四、投资者影响因素分析 493
(一)产业园区发展环境 493
(二)产业园区自身优势 493
(三)产业园区策略规划 493
第二十章 城镇化产业支撑——承接产业转移 495
第一节 城市产业转移相关背景 495
一、产业转移发展基本形势 495
(一)产业转移趋势长期存在 495
(二)产业转移以制造业为主 495
(三)产业转移以被动转移为主 495
二、重点地区产业转移方向 496
(一)东北地区 496
(二)东部地区 496
(三)中部地区 496
(四)西部地区 496
三、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 497
(一)技术跟踪型 497
(二)资源利用型 497
(三)生产支撑型 497
四、产业转移的战略意义 497
第二节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规划 498
一、东北地区 498
(一)原材料工业 498
(二)装备制造业 498
(三)消费品工业 498
(四)电子信息产业 499
二、东部地区 499
(一)原材料工业 499
(二)装备制造业 499
(三)消费品工业 500
(四)电子信息产业 500
三、中部地区 500
(一)原材料工业 500
(二)装备制造业 501
(三)消费品工业 501
(四)电子信息产业 501
四、西部地区 501
(一)原材料工业 502
(二)装备制造业 502
(三)消费品工业 502
(四)电子信息产业 503
第三节 产业转移承接策略 503
一、建立协调机制 503
二、创新科技体制 504
三、完善管理服务 504
四、提高创新能力 505
五、完善支持政策 506
六、加强区域合作 507
七、加强组织实施 507
第七部分 新型城镇化建设运营——城市融资创新 508
第二十一章 城市融资平台建设运作模式分析 508
第一节 城市融资平台建设概况 508
一、中国城市融资现状分析 508
(一)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分析 508
(二)城市建设资金缺口分析 508
(三)城市建设资金问题的建议 509
二、城市投资公司运营现状 510
(一)城市投资公司运作模式 510
(二)城投公司债券风险控制 511
(三)城市投资公司投融资案例 512
三、城市基础产业信托融资情况 514
(一)基础产业信托产品投资规模 514
(二)基础产业信托发行案例分析 514
第二节 城市融资模式与创新 518
一、城市传统融资模式 518
(一)财政投资模式 518
(二)土地储备制度融资 518
(三)国内外贷款的模式 518
(四)证券市场融资模式 518
二、城市融资模式创新 519
(一)市政债券模式 519
(二)信托产品创新 519
(三)ABS模式 519
(四)PFI模式 520
(五)PPP模式 520
三、城市融资新兴模式比较 521
四、城市融资多元化案例分析 522
第三节 城市融资渠道 523
一、财政融资渠道 523
二、银行融资渠道 524
三、证券融资渠道 525
四、其他融资渠道 525
第四节 城市融资策略 526
一、推动体制创新 526
二、开辟资金来源 527
三、加强项目管理 528
四、发展市政债券 528
第二十二章 地方债危机及地方投融资平台发展趋势 530
第一节 地方债危机解析 530
一、地方债危机产生原因 530
二、地方债规模估算分析 531
三、地方债危机基本表现 532
(一)资产负债率较高 532
(二)资产固化现象严重 533
(三)融资结构不尽合理 533
(四)长效偿债机制缺乏 533
四、地方债危机解决的思路 533
第二节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概述 535
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现状 535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历程 536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兴起的依据 537
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扩张的制度性原因 538
第三节 国外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发展经验及启示 539
一、以市政债券为主的美国模式 539
二、以公私合营为主的英国模式 539
三、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日本模式 540
第四节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机制创新措施分析 540
一、创新信贷融资模式,增强重大项目支持力度 540
(一)发展银团贷款 540
(二)用好国际资金 541
(三)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建设 541
二、创新股票融资机制,提升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541
(一)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上市融资 541
(二)吸引多种资本发展股权融资 541
(三)推动优质资产划转投融资平台公司 542
(四)加快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资源整合 542
三、创新债券融资机制,扩大债券融资规模 542
(一)控制地方债券资金方向 542
(二)大力发展公司债 542
四、运用新型融资工具,创新引入社会资本 543
(一)探索收费受益权信托计划 543
(二)探索股权投资信托计划 543
(三)推进保险资金债权计划 543
(四)推进房地产信托基金试点 543
五、创新票据融资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543
(一)发展中期票据 543
(二)推进发行短期融资券 544
(三)探索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创新 544
六、加快国资证券化资本化,拓展国资融资新渠道 544
(一)推进资产证券化 544
(二)用好上市公司资源 544
七、创新项目融资机制,拓展基础设施资金来源 545
(一)探索公私合作制 545
(二)探索捆绑式融资 545
第五节 推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机制创新的保障措施 545
一、建立地方债务约束机制和资本预算约束机制 545
二、强化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管理 546
三、完善地方债务联合监管模式 546
四、推动投融资平台公司体制机制创新 546
五、完善法律法规,推动体制改革 546
图表目录
图表 1 2015-2018年中国城镇化率变化趋势图 22
图表 2 中国全部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一览表 23
图表 3 中国重点城市主要经济指标 24
图表 4 中国各地区城市建设情况 25
图表 5 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54
图表 6 超大城市城镇化质量前10位和后10位(共51个) 57
图表 7 特大城市城镇化质量前10位和后10位(共91个) 57
图表 8 大城市城镇化质量前10位和后10位(共98个) 58
图表 9 中等城市城镇化质量前10位和后10位(共48个) 58
图表 10 新旧城镇化过程利益分配图 97
图表 11 精明增长目标 98
图表 12 美国的操作模式 101
图表 13 美国城市发展 102
图表 14 JD模式街区断面图 104
图表 15 JD模式街区模型照片 104
图表 16 JD模式路网模型照片 105
图表 17 路口交通流向图(下穿桥) 106
图表 18 公交站台示意图 106
图表 19 路口公交零换乘上下层结构示意图 107
图表 20 JD模式地面停车库参考照片 107
图表 21 地面停车库屋顶的商业街参考照片 108
图表 22 JD模式的完整结构 109
图表 23 JD模式的完整结构示意图 110
图表 24 2015-2018年京津冀城镇化率情况 148
图表 25 CSD重点建设项目 152
图表 26 “分散化的集中”示意图 201
图表 27 集约化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概念性对策 215
图表 28 规划设计中集约化内容的实施程序 220
图表 29 城市更新典型开发案例 231
图表 30 城市更新项目价值链 232
图表 31 城市更新土地运营前期准备阶段内容情况表 233
图表 32 前期准备工作流程图 233
图表 33 城市更新土地运营拆迁实施阶段内容情况表 234
图表 34 拆迁实施阶段工作流程图 234
图表 35 城市更新土地运营开发实施阶段内容情况表 235
图表 36 开发实施阶段工作流程图 235
图表 37 深圳部分工业园区更新方向 241
图表 38 中国的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阶段 251
图表 39 上海新天地项目实景图 263
图表 40 中远两湾城项目实景图 267
图表 41 纽约洛克菲中心全景图 280
图表 42 深圳华润中心全景图 281
图表 43 北京国贸中心全景图 282
图表 44 香港太古广场全景图 284
图表 45 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结构图 289
图表 46 智慧城市评估方法及思路 290
图表 47 智慧城市的概念架构图 297
图表 48 智慧城市的城市数据子系统 298
图表 49 智慧城市的运营架构 298
图表 50 智慧城市的平台架构 299
图表 51 2015-2018年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情况表 302
图表 52 中国主要地区智慧城市投资规模情况 302
图表 53 智慧城市的基础及应用 304
图表 54 智慧城市全景 305
图表 55 智慧城市产业链分析 306
图表 56 智慧城市技术体系 308
图表 57 中国感知城市群分布特征 315
图表 58 环渤海地区感知城市分布情况 316
图表 59 2015-2018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变化趋势图 325
图表 60 2015-2018年网络总数据流量增长情况 326
图表 61 全球各国运营光网络的电信运营商 327
图表 62 2019-2023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变化趋势图 328
图表 63 以运营商为实施主体的平安城市构架 339
图表 64 2015-2018年中国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投资变化趋势 342
图表 65 2011-2015中国城市信息化建设投资变化趋势图 350
图表 66 2015-2018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统计 361
图表 67 2015-2018年中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构成情况 362
图表 68 2015-2018年中国工业源污染治理投资构成情况 362
图表 69 2015-2018年中国建设项目“三同时”投资情况 363
图表 70 第一批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名单 381
图表 71 第二批通过验收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名单 384
图表 72 城市总体规划具体内容 387
图表 73 环境保护设施分类 388
图表 74 环境保护设施管理规程 389
图表 75 第一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3
图表 76 第二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4
图表 77 第三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4
图表 78 第四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图表 79 第五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图表 80 第六批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395
图表 81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相关政策演进 396
图表 82 首批7家“城市矿产”基地发展现状 397
图表 83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全国分布情况 398
图表 84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效益分析 400
图表 85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功能规划图 405
图表 86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链分析示例 412
图表 87 循环经济与“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发展核心问题分析 412
图表 88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发展战略落地流程 413
图表 89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规划目标 414
图表 90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发展战略模型 415
图表 91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发展对策与措施设计 416
图表 92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招商引资方案 416
图表 93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投资规模分析框架 417
图表 94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经济效益分析框架 418
图表 95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投资敏感性分析 419
图表 96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盈亏平衡分析 419
图表 97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社会效益分析 420
图表 98 大气污染物分类情况 421
图表 99 2015-2018年不同降水pH年均值的城市比例年际比较 428
图表 100 2015-2018年酸雨频率均值年际比较 429
图表 101 2015-2018年降水中主要离子当量浓度比年际比较 429
图表 102 2018年全国降水pH年均值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430
图表 103 2015-2018年中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情况统计 430
图表 104 2015-2018年中国氨氮排放量情况统计 431
图表 105 2015-2018年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统计 431
图表 106 2015-2018年中国氮氧化物排放量统计 431
图表 107 大气污染治理产业链示意图 432
图表 108 2015-2018年工业污染治理废气投资完成额情况统计 432
图表 109 2015-2018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433
图表 110 全球空气质量地图 437
图表 111 PM2.5监测“四步走” 437
图表 112 2018年338个地级以上城市PM2.5不同浓度区间城市比例 438
图表 113 2015-2018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PM2.5情况 438
图表 114 2018年74个新标准第一阶段监测实施城市PM2.5年均浓度情况 439
图表 115 我国部分地区代表性产业集群 454
图表 116 中国典型产业集群的特点 455
图表 117 产业新城发展模式 472
图表 118 中国国家级高新区名录 476
图表 119 2011-2015全国财政收支情况统计 508
图表 120 2015-2018年基础产业信托投资概况 514
图表 121 华澳?长盈23号无锡荣巷古镇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易结构 515
图表 122 滁州城投应收账款债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易结构 516
图表 123 天启147号亿利金威集宁保障房建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交易结构 517
图表 124 PFI项目融资运作原理 520
图表 125 BOT、TOT、ABS模式比较表 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