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矿产大国,矿产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发以后,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矿山资源开发技术和开发需求上升,从而加快了矿山的开发速度。截至2017年底,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土地面积约362万公顷,大规模的矿山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加快了矿山生态修复,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截至2017年底,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超1000亿元,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92万公顷,治理率约为28.75%。我国矿山修复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 目前已形成七大修复类型矿山生产过后,对于整体环境破坏较为严重,对矿山进行有序恢复,可以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相较于欧美日发达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矿山修复,我国对矿山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以后才初步形成一定的规模,21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矿山修复逐渐走向成熟。从我国矿山修复的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煤矿废弃地和有色金属尾矿库植被覆盖等,而从目前国内矿山修复成功案例来看,综合其不同功能与特性,主要有生态恢复类、博物资源利用类、旅游开发类、复垦造田类、引水造湖类、垃圾处理厂类、仓储类七大类型,其中生态恢复类、旅游开发类占据主导,约占国内矿山修复工程的一半以上,主要是由于这两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全国矿山占地面积362万公顷 矿山修复成效显着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发以后,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矿山资源开发技术和开发需求上升,从而加快了矿山的开发速度。根据2017年全国矿山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结果显示,全国矿产资源开发占用土地面积约362万公顷,其中历史遗留及责任人灭失的230万公顷,在建/生产矿山132万公顷。大规模的矿山的开发,给矿山及其周边留下了严重的生态问题甚至是灾难。随着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我国也开始注重矿山修复工程,并加大矿区的生态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资金超1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资金超300亿元,地方财政和企业自筹资金近700亿元;全国累计完成治理恢复土地面积约92万公顷,治理率约为28.75%。矿山治理恢复工作成效显着。2017年全国新增的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4.43万公顷,其中在建生产矿山恢复治理面积约2.82万公顷,占63.7%,废弃矿山治理面积约1.61万公顷。总共治理矿山6268个,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宁夏、安徽、新疆、陕西、山西、江苏、青海等省(区)。从政府层面矿山恢复治理来看,矿山绿化和矿山公园建设是我国目前矿山生态修复的主要措施。根据资料汇总显示,2005年9月,国家启动矿山公园建设,并批准了首批28家国家级矿山公园建设资格,此后,分别于2010、2013、2017年公布第二至四批建设名单,至此国家级矿山公园达88家。绿色矿山方面,2013年3月,国土资源换发布了首批37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此后分别于2012年3月、2013年2月、2014年3月分别公布了第二批183家、第三批239家和第四批202家的试点名单,四批名单共确定了661家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随着我国矿山修复的持续推进,国家级矿山公园和绿色矿山规模也将持续扩大。本公司出品的研究报告首先介绍了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发展环境、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矿山生态修复行业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矿山生态修复。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矿山生态修复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矿山生态修复。
第一章 矿山生态修复基本介绍
第二章 生态修复行业发展分析
2.1 国外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状况
2.1.1 国外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分析
2.1.2 美国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2.1.3 澳大利亚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2.1.4 德国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2.2 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2.2.1 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2.2.2 生态环境保护形势
2.2.3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分析
2.3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基本状况
2.3.1 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2.3.2 生态修复市场主要竞争要素
2.3.3 生态修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2.4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现状分析
2.4.1 生态修复行业综述
2.4.2 生态修复行业现状
2.4.3 生态修复行业特征
2.4.4 生态修复市场规模
2.4.5 生态修复企业格局
2.4.6 生态修复试点城市
2.5 中国生态修复产业技术及专利分析
2.5.1 生态修复技术综述
2.5.2 相关专利申请数量
2.5.3 相关专利申请人分析
2.5.4 相关技术专利分布
2.5.5 未来技术发展趋势
2.6 中国生态修复面临的问题
2.6.1 政策及监管方面
2.6.2 技术及应用方面
2.6.3 资金及维护方面
2.7 中国生态修复发展建议
2.7.1 完善政策法规及监管体系
2.7.2 发展联合修复技术的创新与工程实践
2.7.3 实施多元化融资与产业化经营
2.7.4 其他发展对策建议
2.8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投融资分析
2.8.1 项目投资状况
2.8.2 资金来源分析
2.8.3 各环节资金需求分析
第三章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3.1 美国
3.1.1 美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简述
3.1.2 美国关闭矿山管理相关法规
3.1.3 美国矿山土地复垦政策制度
3.1.4 美国矿区资金筹集渠道分析
3.1.5 美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案例
3.2 德国
3.2.1 德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浅析
3.2.2 德国的法律基础与规划流程
3.2.3 德国矿区修复技术与自然过程
3.2.4 矿区修复社会参与和功能转换
3.2.5 德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案例
3.3 澳大利亚
3.3.1 澳大利亚矿山生态修复行业
3.3.2 澳大利亚矿山修复主要挑战
3.3.3 澳大利亚矿山修复改革进展
3.3.4 澳大利亚矿山修复行业案例
3.3.5 澳大利亚矿山生态修复启示
3.4 其他国家
3.4.1 英国废弃矿山管理与土地复垦
3.4.2 加拿大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现状
3.4.3 法国比维尔采石场修复案例
第四章 中国矿山开采及生态问题分析
4.1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4.1.1 矿产资源储量
4.1.2 矿产资源勘查
4.1.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1.4 矿产资源政策法规
4.1.5 矿产资源管理
4.1.6 矿产资源领域科技创新
4.1.7 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
4.2 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4.2.1 诱发地质灾害
4.2.2 土地资源破坏
4.2.3 水资源的影响
4.2.4 生态植被影响
第五章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5.1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主要政策汇总
5.2 矿山生态修复绿色发展相关政策
5.2.1 绿色勘查标准
5.2.2 绿色矿山建设
5.3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分析及指导意见
5.3.1 总体要求
5.3.2 主要任务
5.3.3 保障措施
5.4 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方案
5.4.1 总体思路
5.4.2 重点任务
5.4.3 阶段安排
5.4.4 保障措施
5.5 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
5.5.1 据实核定矿区土地利用现状地类
5.5.2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和引领
5.5.3 鼓励矿山土地综合修复利用
5.5.4 实行差别化土地供应
5.5.5 盘活矿山存量建设用地
5.5.6 合理利用废弃矿山土石料
5.5.7 加强监督管理
5.5.8 政策解读分析
5.6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
5.6.1 面临的形势
5.6.2 总体要求
5.6.3 总体布局
5.6.4 重大工程
5.6.5 保障措施
第六章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6.1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探析
6.1.1 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6.1.2 矿山生态修复研究意义
6.1.3 矿山生态修复参与主体分析
6.1.4 矿山生态修复发展分析
6.1.5 矿山修复治理状况分析
6.1.6 矿山生态修复案例分析
6.2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模式分析
6.2.1 生态复绿模式
6.2.2 景观再造模式
6.2.3 建筑用地模式
6.2.4 综合利用模式
6.3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发展分析
6.3.1 产业融合发展意义
6.3.2 产业融合SWOT分析
6.3.3 多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6.4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分析
6.4.1 可持续发展综述
6.4.2 生态持续性分析
6.4.3 经济持续性分析
6.4.4 社会持续性分析
6.4.5 总结分析
6.5 虚拟现实技术下矿山生态修复探析
6.5.1 虚拟现实技术的意义
6.5.2 虚拟现实技术下矿山要素的实现
6.5.3 虚拟现实技术下矿山地形与生态修复
6.5.4 虚拟现实技术下矿山植被的生态修复
6.6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业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6.6.1 矿山生态修复压力大
6.6.2 矿山生态修复系统性、稳定性不足
6.6.3 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缺口大
6.6.4 矿山生态修复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6.6.5 矿山生态修复其他问题
6.6.6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发展的策略
第七章 煤矿区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7.1 煤矿区生态环境分析
7.1.1 煤矿区生态环境及治理概况
7.1.2 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1.3 煤矿区水环境生态现状分析
7.2 中国煤矿区生态修复状况及规划方法
7.2.1 我国重视煤矿区生态修复
7.2.2 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必要性
7.2.3 煤矿区生态修复规划的原则
7.2.4 煤矿区的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7.2.5 煤矿区生态修复的实践案例
7.3 山西省煤矿区生态修复分析
7.3.1 山西政府矿区环境保护政策支持
7.3.2 山西设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
7.3.3 山西煤矿区采煤导致的生态问题
7.3.4 山西煤矿区的生态修复重建对策
7.3.5 山西煤矿区生态治理成效
7.3.6 山西固庄煤矿区生态恢复
7.4 山东省煤矿区生态修复分析
7.4.1 山东煤炭资源行业重要事件
7.4.2 山东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
7.4.3 山东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
7.4.4 山东煤矿生态修复治理案例
7.5 煤矿企业清洁生产问题对策
7.5.1 企业清洁生产环境修复问题
7.5.2 煤矿清洁生产环境修复措施
7.6 中国煤矿区生态修复成本测算探析
7.6.1 单位面积治理成本测算
7.6.2 矿区矸石山治理面积估算
7.6.3 矿区矸石山治理的总投资计算
7.6.4 矿区矸石山的单位可采储量治理成本核算
7.6.5 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成本模型
第八章 有色金属矿区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8.1 有色金属矿山开采环境特点
8.1.1 占地面积
8.1.2 固废产生量
8.1.3 影响时间
8.1.4 土壤污染
8.2 有色金属矿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
8.2.1 金属矿开采对环境影响
8.2.2 矿区土地复垦原则与标准
8.2.3 矿区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
8.3 福建长汀稀土废矿区治理与植被生态修复分析
8.3.1 长汀稀土废矿区土壤分析
8.3.2 长汀稀土废矿区植物品种选择与栽植技术
8.3.3 长汀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效果
8.3.4 长汀稀土废矿区植被生态修复状况总结
8.4 国家有色金属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8.4.1 绿色矿山规范特点
8.4.2 绿色矿山规范原则
8.4.3 绿色矿山规范内容
第九章 采石场生态修复行业分析
9.1 露天采石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9.1.1 露天采石场的特点
9.1.2 露天采石场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
9.1.3 露天采石场生态修复及治理措施
9.2 桂林露天采石场生态修复效果
9.2.1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9.2.2 桂林因地制宜打造亮点
9.2.3 桂林推行采石场规范管理
9.3 丰润区第十整合区采石场生态修复
9.3.1 丰润区第十整合区采石场概况
9.3.2 丰润区第十整合区采石场修复措施
9.3.3 丰润区第十整合区采石场修复效益
9.4 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探讨
9.4.1 采石场分乡镇基本情况
9.4.2 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措施
9.4.3 废弃采石场植被恢复建议
9.5 采石场生态修复工程可持续发展策略
9.5.1 规划注重综合发展前景
9.5.2 多学科合作确保科学施工
9.5.3 就地取材造景更自然
第十章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区域发展状况
10.1 华北地区
10.1.1 北京
10.1.2 天津
10.1.3 河北
10.1.4 山西
10.1.5 内蒙古
10.2 东北地区
10.2.1 辽宁
10.2.2 吉林
10.3 华东地区
10.3.1 浙江
10.3.2 江苏
10.3.3 安徽
10.3.4 福建
10.3.5 山东
10.4 华中地区
10.4.1 河南
10.4.2 湖南
10.5 西南地区
10.5.1 云南
10.5.2 西藏
10.6 西北地区
10.6.1 陕西
10.6.2 青海
10.6.3 宁夏
10.6.4 新疆
第十一章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及景观设计
11.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分析
11.1.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发展阶段
11.1.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内涵分析
11.1.3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内容分析
11.1.4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方式
11.1.5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问题
11.1.6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建议
11.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的步骤
11.2.1 矿山生态环境破坏影响评估
11.2.2 矿山生态修复方法
11.2.3 矿山生态修复设计
11.2.4 矿山修复施工工程
11.3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设计分析
11.3.1 矿山生态修复设计原则
11.3.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设计要求
11.4 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措施
11.4.1 采矿区生态修复
11.4.2 排土场复垦
11.4.3 尾矿库复垦
11.4.4 排矸场生态修复
11.4.5 结论分析
11.5 景观设计在废弃露采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1.5.1 文化资源的引入
11.5.2 景观融入与转型
11.5.3 应景改造
11.5.4 保留与开发
11.6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营造
11.6.1 矿区废弃地的改造模式探讨
11.6.2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与景观构建原则
11.6.3 矿山废弃地景观营造内容及方法
11.7 矿山废弃地景观重塑与生态修复的方法及技术
11.7.1 地形重塑
11.7.2 水体重塑
11.7.3 植被重塑
11.7.4 结论分析
第十二章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12.1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主要治理技术
12.1.1 地质地貌工程保护修复技术
12.1.2 生态植被技术
12.1.3 土壤基质修复技术
12.2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12.2.1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的要求
12.2.2 废弃矿山边坡植被修复技术
12.2.3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治理技术
12.3 金属矿石生态修复技术分析
12.3.1 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
12.3.2 有色金属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动态
12.4 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分析
12.4.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应用技术分析
12.4.2 矿山生态修复中微生物技术的应用
12.4.3 3S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
12.4.4 虚拟现实技术下矿山生态修复分析
第十三章 矿区生态修复相关法律制度分析
13.1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法律制度体系状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13.1.1 美国矿产资源生态修复法律制度
13.1.2 澳大利亚矿山生态修复制度体系
13.1.3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法律制度借鉴
13.2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现状
13.2.1 立法现状
13.2.2 司法现状
13.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及生态修复相关方案管理分析与建议
13.3.1 “两方案”管理发展历程
13.3.2 “两方案”优化研究现状
13.3.3 “两方案”优化的必要性
13.3.4 “两方案”管理优化方向
13.3.5 “两方案”管理优化建议
13.3.6 相关修订内容解读分析
13.4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13.4.1 立法不完善
13.4.2 法律制度缺失
13.4.3 监管不到位
13.5 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修复法律制度的建议
13.5.1 完善法律体系
13.5.2 健全配套制度
13.5.3 加强监督管理
第十四章 矿山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分析
14.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基本概述
14.1.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的内涵分析
14.1.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基本要素
14.1.3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理论基础
14.1.4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法律要素
14.2 矿山生态补偿的相关利益主体
14.2.1 补偿义务主体
14.2.2 受偿主体
14.2.3 社会中间层主体
14.2.4 三者之间的关系
14.3 国外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14.3.1 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14.3.2 美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14.3.3 德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
14.3.4 国外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分析
14.4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发展分析
14.4.1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意义
14.4.2 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发展演变
14.4.3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发展现状
14.5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5.1 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
14.5.2 矿产资源开发补偿金发展意见与建议
14.5.3 完善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对策
14.5.4 中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发展展望
第十五章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及恢复基金制度分析
15.1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概念
15.1.1 含义分析
15.1.2 特点分析
15.1.3 法律性质
15.1.4 理论基础
15.1.5 必要性分析
15.2 中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发展分析
15.2.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发展历程
15.2.2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实施概况
15.2.3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现实意义
15.2.4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制度面临的难题
15.3 中国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制度发展分析
15.3.1 矿山环境治理专项资金制度发展阶段
15.3.2 恢复基金制度与保证金制度的比较
15.4 中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发展分析
15.4.1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的内涵
15.4.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主要内容
15.4.3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功能分析
15.4.4 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资金管理现状
15.4.5 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制度问题
15.5 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制度构建的建议
15.5.1 基金管理制度
15.5.2 基金计提制度
15.5.3 基金使用制度
15.5.4 完善监督机制
第十六章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16.1 深圳市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6.1.1 企业发展概况
16.1.2 经营模式分析
16.1.3 产品研发状况
16.1.4 经营效益分析
16.1.5 业务经营分析
16.1.6 财务状况分析
16.1.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1.8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1.9 公司发展战略
16.1.10 未来前景展望
16.2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16.2.1 企业发展概况
16.2.2 经营效益分析
16.2.3 业务经营分析
16.2.4 财务状况分析
16.2.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2.6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2.7 公司发展战略
16.2.8 未来前景展望
16.3 东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6.3.1 企业发展概况
16.3.2 经营效益分析
16.3.3 业务经营分析
16.3.4 财务状况分析
16.3.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3.6 未来前景展望
16.4 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16.4.1 企业发展概况
16.4.2 经营效益分析
16.4.3 业务经营分析
16.4.4 财务状况分析
16.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4.6 未来前景展望
16.5 北京东方园林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16.5.1 企业发展概况
16.5.2 主要业务模式
16.5.3 经营效益分析
16.5.4 业务经营分析
16.5.5 财务状况分析
16.5.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5.7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5.8 未来前景展望
16.6 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
16.6.1 企业发展概况
16.6.2 经营模式分析
16.6.3 经营效益分析
16.6.4 业务经营分析
16.6.5 财务状况分析
16.6.6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6.7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6.8 公司发展战略
16.6.9 未来前景展望
16.7 美尚生态景观股份有限公司
16.7.1 企业发展概况
16.7.2 公司地位分析
16.7.3 经营模式分析
16.7.4 经营效益分析
16.7.5 业务经营分析
16.7.6 财务状况分析
16.7.7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7.8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7.9 公司发展战略
16.7.10 未来前景展望
16.8 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8.1 企业发展概况
16.8.2 经营效益分析
16.8.3 业务经营分析
16.8.4 财务状况分析
16.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16.8.6 公司面临的风险
16.8.7 未来前景展望
第十七章 矿山生态修复行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17.1 矿山生态修复效益分析
17.1.1 生态效益分析
17.1.2 社会效益分析
17.1.3 经济效益分析
17.2 矿山土地复垦建设项目投资与管理分析
17.2.1 项目投资组成
17.2.2 项目投资解析
17.2.3 工程投资管理
17.3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分析
17.3.1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发展阶段
17.3.2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内涵
17.3.3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方式
17.3.4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问题分析
17.3.5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对策建议
17.4 中国矿山生态修复的投融资模式分析
17.4.1 财政支持
17.4.2 企业资金
17.4.3 社会资金
17.5 矿山生态修复行业前景展望
17.5.1 未来影响因素
17.5.2 行业发展机遇
17.5.3 市场空间分析
附录
附录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录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
附录三: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
图表目录
图表1 美国环境修复业务收入占比
图表2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图表3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企业数量
图表4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参与主体分析
图表5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对比
图表6 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
图表7 第一批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及适用情况
图表8 中国生态修复行业相关专利申请数量
图表9 截至2018年底中国生态修复行业相关专利申请人TOP10
图表10 截至2018年底中国生态修复行业相关技术专利TOP10
图表11 采矿区的生态修复研究流程
图表12 加拿大的矿业制度管理体系
图表13 加拿大六大矿产资源战略重点方向
图表14 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15 我国铁矿、锰矿和铬铁矿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16 我国铜矿、铅矿和锌矿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17 我国铝土矿、镍矿和钼矿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18 我国硫铁矿、磷矿和钾盐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19 萤石、晶质石墨资源储量变化
图表20 重要矿产勘查新增矿产资源
图表21 全国地质勘查投资变化趋势
图表22 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结构图(按类型)
图表23 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投资结构图(按资金来源)
图表24 2019年主要矿种勘查资金投入和钻探工作量完成情况表
图表25 全国采矿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6 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自给率
图表27 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图表28 全国原油产量
图表29 全国铁矿石与粗钢产量
图表30 全国水泥产量
图表31 全国地勘单位在职职工人数情况
图表32 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两侧各10公里范围废弃露天矿山遥感解译图斑及治理任务统计表
图表33 矿山生态修复利益相关者及行为动机
图表34 国外矿山生态修复参与主体职能对比
图表35 矿山生态修复机制与环境公共治理新机制对比
图表36 矿山生态修复与矿山土地复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的对比
图表37 全国矿山恢复治理情况
图表38 国内外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对比
本报告所有内容受法律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调查许可证:国统涉外证字第1454号。
本报告由中商产业研究院出品,报告版权归中商产业研究院所有。本报告是中商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内部使用。未获得中商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商产业研究院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本报告目录与内容系中商产业研究院原创,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许可,拒绝任何方式复制、转载。
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