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文

2018四川人口老龄化与健康养老状况分析报告(全文)

[ 人口 养老 2018-08-03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中商情报网讯:目前四川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规模急剧扩大。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和慢性病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传统的老年人养老模式如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社会养老等普遍存在有养无医、医养分离等问题,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健康养老需求,大力实施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四川人口老龄化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

2017年四川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751万人,占常住人口的21.09%,比2016年的21.05%提高了0.0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5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3.94%,比2016年的13.77%提高了0.17个百分点。同2010年相比,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440.01万人,年均增加62.86万人,年均增长4.22%,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4.79个百分点,7年平均每年提高0.6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增加276.45万人,年均增加39.49万人,年均增长3.98%,占常住人口的比重提高了2.99个百分点,7年平均每年提高0.43个百分点。

同全国相比,2000年四川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重仅分别比全国高0.58和0.49个百分点,2017年则分别比全国高3.79个和2.55个百分点。

2017年四川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仅次于山东,居全国第二位,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仅次于辽宁和山东,居全国第三位。由此可见,四川老年人口不仅数量大,比重高,而且老龄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全国。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明显超过城镇。

2010年四川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分别为18.19%、12.26%,分别比城镇高4.68和3.26个百分点;2015四川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上升至22.8%、15.11%,分别比城镇高6.72和4.60个百分点。5年间四川农村60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分别提高了4.61和2.85个百分点,提高速度分别比城镇快2.04和1.34个百分点。四川农村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仅比城镇高,而且增速快,由此反映出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较城镇更加严峻。

四川人口老龄化的城乡比较

(三)高龄老年人口增速快,区域差异大

1.高龄老年人口增速较快。2017年四川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15万人,比2010年增加63.69万人,年均增加9.1万人,年均增长3.78%。近年来四川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不仅增长较快,而且占比有所提高,2017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2.28%,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8.58%,分别比2010年上升了0.74和1.40个百分点(见图3)。

2.地区之间高龄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差异较大。2017年全省各地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最高为遂宁,占比达21.3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广元高7.23个百分点。

各地区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除遂宁外,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区,由高到低分别为内江、眉山、自贡、乐山、雅安、资阳、成都、泸州、宜宾、德阳和南充市。占比较低的地区除广元外,由低到高依次为巴中、攀枝花、达州、阿坝、广安、凉山、绵阳和甘孜。

(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

据调查,2015年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不健康的老年人占18.93%,与2010年基本持平;2015年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中,身体不健康老年人所占比重为45.34%,其中,男性41.13%,女性48.6%,分别比2010年提高了0.34、0.12和0.57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不健康老年人数量将继续增多。根据预测,2050年全省身体不健康老年人将达1200万人,其中,失能老年人将达300万人以上。

(五)未来老年人口将持续增加。

根据预测,未来三十年虽然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将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减缓,但总体仍呈增加态势,2030年四川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83.26万人,比2017年增加626.26万人,年均增加48.17万人,年均增长3.06%。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24.66万人,比2017年增加967.66万人,年均增加29.32万人,年均增长1.86%,其中,2050年较2030年增加341.4万人,年均增加17.1万人,年均增长0.88%。从占比看,203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将达20.11%,2050年将提高至25.7%,将分别比2017年提高6.17个、11.76个百分点。由于四川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扩大,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四川养老问题将越来越严峻,因此,加快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与现实意义。

二、健康养老总体状况

(一)健康养老发展的主要特点。

所谓健康养老,主要是指以基本养老服务为基础,在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的同时,着重提供疾病诊治护理、健康检查、大病康复、临终关怀等医疗服务的养老方式。近年来随着老年人口总量特别是高龄、失能半失能和慢性病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健康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单一养老方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加的健康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型健康养老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与重视,并得到了较快发展。目前四川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主要包括在养老机构内开设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内开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医养服务四种模式,前三种模式为目前“医养结合”的主要形式,其主要特点:

1.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快速扩张。2017年末全省医养结合机构数突破1000个,达1113个,比2016年末增加328个,增长41.8%。从增幅看,四种模式机构数增幅均超过20%,最大的为提供居家医养服务的机构,增幅达83.1%;其次为医疗卫生机构中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增幅达56.7%;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机构较2016年也有较快增长,增幅达50.3%;增长相对较慢的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增幅为22.2%。

从绝对数看,四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中,以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为主体,2017年末达到430个,比2016年末增加78个,占医养结合机构总数的38.6%;其次为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达318个,居第三位的是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机构,有257个,分别比2016年末增加115个和86个,分别占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总数的28.6%和23.1%;提供居家医养服务的机构最少,为108个,比2016年末增加49个,占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总数的9.7%。

四川省2016-2017年不同养老服务模式机构数

2.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大幅上升。2017年末全省医养结合床位总数达到7.07万张,比2016年末增加2.71万张,增长62.2%,其中医养结合机构总床位数3.54万张,比2016年末增加1.35万张,增长62.1%,占医养结合总床位数的50.1%。不同类型机构床位数均有较快增长,其中以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床位数增加最多,由2016年末的1.33万张增加至2.1万张,占到医养结合机构总床位数的59.3%,其次是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床位数,由2016年末的0.6万张增加至1.16万张,床位数分别比2016年末增加0.77万张和0.56万张,增幅分别达到57.6%和91.2%。从医疗机构老年病科以及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床位情况看,二级以下医院分别占到57.4%和77.7%,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中占据主体地位,中小型医院将是今后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重点。

四川省2017和2016年不同医养结合机构床位数

3.医养结合机构照护人员持续较快增加。2017年末全省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照护人员1.93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0.34万人,增长21.4%。医疗机构老年病科卫生技术人员0.80万人,比2016年末增加0.29万人,增长58.2%,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90人,占33.7%,注册护士4701人,占58.9%,分别比2016年末增长59.2%和60.2%。与老年人家庭签约的医师1.84万人,比2016年增长73.1%,其中全科医师(包括乡村医生)8450人,占45.83%。医养结合机构照护人员的持续较快增加,反映了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也说明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欢迎。

四川省2016-2017年养老机构就业人员数

4.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老年人成倍增加。2017年全省接受各种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数全面增长,增幅超过30%的主要集中在以下五类,一是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的老年人253.5万人次,比2016年增加134.8万人次,增长1.1倍;二是通过合作转诊进入医疗机构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老年人9.3万人,比2016年增加5.5万人,增长近1.5倍;三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的老年人15.1万人次,比2016年增加7.1万人次,增长87.9%;四是居家长期照护/居家医疗护理签约23万人,比2016年增加9.40万人,增长69.1%;五是接受医疗卫生服务的老年人27.2万人,比2016年增加7.7万人,增长39.2%。2017年接受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的老年人数达35.9万人次,尽管比2016年增加不多,但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看,接受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和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是目前较受老年人欢迎的服务模式。

四川省2016-2017年健康养老服务情况

(二)健康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健康养老普及率仍处较低水平

2017年尽管四川医养结合机构比2016年大幅增加,但总量仍然偏小,在养老机构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2017年末全省养老机构总数达3270家,医养结合机构只占三分之一,其中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占比最高,也只有13.2%,医疗卫生机构中提供养老服务的以及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的机构仅分别占9.7%和7.9%,提供居家医养服务的机构占比不足4%。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城、乡分别有54.6%和47.7%的老年人需要上门医疗或护理服务,由此可见,城乡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对家庭医疗护理服务需求潜力巨大。同庞大的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相比,健康养老普及率仍需继续大幅提升。

2.机构床位不足与入住率偏低并存

2017年末全省医养结合机构中机构总床位仅为3.54万张,而全省65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157万人,平均326人一张床位,人多床位少的矛盾较为突出。按照“9073”养老模式,即90%老年人居家养老,7%老年人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推算,目前全省机构养老床位缺口20.6万张,社区养老床位缺口102.7万张,缺口比例机构为39.2%,社区高达83.8%。但在养老机构床位总量不足的同时,已建成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却普遍偏低,据调查推算,目前全省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仅70%左右,医养结合机构床位利用情况也不乐观。据省统计局最近对乐山、广元等地开展的调查,一些医养结合机构的入住率还不到50%,究其主要原因,一是机构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导致收费偏高,超过了当地多数老年人的经济承受能力;二是老年人普遍认为在养老机构生活单调乏味,感觉寂寞孤单。

3.专业护理人才不足问题仍然突出

2017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照护人员总数虽然比上年明显增加,但与庞大的需求相比仍显不足,尤其是有资质认证的专业服务人员如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等十分紧缺。2017年全省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照护人员1.93万人中专业技术人员仅0.71万人,只占36.8%,管理人员比专业技术人员多0.17万人。医养结合机构中不仅专业技术人员不足,而且很多照护人员专业技能水平偏低,稳定性较差,对医养服务质量的提高均构成了较大制约。

4.地区之间医养结合发展不平衡,差异较大

2017年全省各地区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最多的为成都市,为73个,占全省总数的23%,绵阳、南充和德阳市列第二至第四位,机构数分别为31个、30个和26个,其余地区均不足20个。自贡、资阳分别只有6个和3个。阿坝、甘孜和凉山三州,不仅数量很少,而且规模较小,有的机构甚至没有专业技术人员和床位。医养结合机构数的多寡一方面受常住人口多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医疗卫生条件以及对医养结合的重视程度有关。

5.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较低

2017年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为每人每月115元,仅相当于全省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的5.77%和2.67%。较低的保障水平,尚不能较好满足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对健康养老的快速发展也势必带来一定制约。

三、建议

(一)加快构建多层次健康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继续鼓励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购买服务、补助贴息等多种模式,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各类健康养老服务设施,举办医养结合机构。赋予民办康养机构与公办康养机构在财政补贴、融资以及办院的土地划拨方面同等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健康养老服务事业减免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医养结合领域的支持力度;二是大力推进多层次康养机构建设,对不同类型的康养机构如“救济型”、“福利型”公立康养机构和“市场型”民办康养机构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以更好满足处于不同收入水平、不同需求层次的老年人群的健康养老需求;三是加快推进康养机构服务人员配备及设施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完整的服务标准、岗位职责、操作流程、质量监督与评价等规范,使医养结合服务标准有据可依,推动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二)加快培养医养结合专业人才,努力稳定护理人才队伍。

未来养老产业向医养结合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迫切需要加快建立一支既懂老年生活护理,又懂老年医疗康复保健、心理调适的复合型专业护理人才队伍,从而为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为此,一是需要积极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完善专业设置,增设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等课程,将老龄问题纳入医学课程主流;支持医学院建立老年医学中心,加强老年医学的教学研究;二是需要加大对医养结合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把养老服务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范围,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同时鼓励医疗机构优秀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中服务,逐步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三是需要引导社会提升对老年护理人员职业的认识、重视与尊重,合理提高老年护理人员待遇,促使老年护理人才队伍保持稳定。

(三)加快整合现有资源,推动医养结合更大发展。

一是整合现有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资源,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功能,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达到“医养互助”;二是整合社区资源,进一步拓展社区医疗机构的功能,积极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利用格局,使之成为兼具提供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的综合服务机构;三是协调各级政府医疗卫生系统和民政系统的服务资源,根据老年人医养服务需求,合理有效配置医养结合服务资源;四是挖掘民间力量和社会支持资源,创建关爱老年人的社会环境,如充实、培育具备健康和医护知识的志愿者队伍,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健康培训、健康咨询等;五是整合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和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全面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保险参保率。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将企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之外的需求;三是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

(五)不断改善老年群体的生活待遇。

一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和低保补贴,特别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补贴;二是进一步完善贫困和低收入家庭老年人救助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三是针对目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较低的实际情况,应提高孤寡、失能、失智、伤残老人和高龄老人必要的经费补助,以减轻家人和亲属的日常照护负担;四是探索开展长期医疗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将开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看护、康复、护理等项目纳入医保范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