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1、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商品价格持续承压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下,各经济体陆续采取隔离防疫措施,
工业生产明显减速,航空海运大面积停航,全球经济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世界银行6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5.2%,其中发达经济体萎缩7%,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将萎缩2.5%,2021年全球经济恢复力度存在相当大不确定性。世界贸易组织(WTO)4月预计,2020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3%-32%,几乎所有地区的贸易额
都将出现两位数下降,其中北美和亚洲出口受到打击最大。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5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新冠疫情导致全球贸易显著下降,2020年一季度全球贸易额下降3%,预计二季度降幅将进一步加剧至27%。同时,大宗商品价格也急剧大幅下跌。
中国率先控制住境内疫情,正在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干散货市场明显回升,但能源、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受海外疫情影响,保持低迷。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在2月跌至35.7后3月大幅回升,4、5月虽均有小幅回落但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其他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在4月大幅萎缩,美国和日本制造业PMI分别降至41.5和41.9,均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最低水平;欧元区制造业PMI跌至33.4,俄罗斯跌至31.3,巴西跌至36.0,印度跌至27.4,均为有调查以来最低水平。5月除日本制造业PMI继续下跌至38.4外,其他国家均有小幅回升,但仍处于萎缩态势。在世界经济衰退风险高企、制造业低迷背景下,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承压。
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2、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供给端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在疫情期间停工停产造成以中国为中心的全球制造业供应链紧张,中国复产后又面临海外原材料和中间品的供应问题,全球制造业尤其是半导体、汽车制造等行业受到强烈冲击。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3月报告预计,2020/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急剧下降30%-40%,如果疫情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加速产业转移。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俄罗斯、南非、加拿大等主要大宗商品出口国关闭边境和港口,运输受阻导致成本上升,叠加需求萎缩产生的价格下挫冲击,生产商可能开启新一轮减产,从供给端支撑价格。石油方面,虽然OPEC+达成历史性协议,但市场需求恢复前景黯淡,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加剧。
3、各国推出救市政策,有助于提振大宗商品市场
为遏制疫情对经济造成重创,各国采取大规模财政及金融政策措施。美联储启动无限量量化宽松政策,下调基础利率100个基点至0-0.25%水平,同时推出7000亿美元购债计划并通过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法案。欧洲央行宣布7500亿欧元紧急资产购买计划,覆盖私营和公共领域的证券,并放宽购买欧元区成员国国债的条件。日本推出总额达108万亿日元空前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英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央行也陆续出台紧急经济刺激政策,深化量化宽松。各大经济体系列经济刺激措施有望部分提振全球市场需求,若疫情在下半年能够得到有效防控,将有助于大宗商品价格企稳回升。
中商情报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联系editor@askci.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1 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LPG)车市场概述 1.1 压缩天然气(CNG)和液化石油气(...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