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违规操作“潜规则”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了解到,在票据违规业务中,除了已经爆发的违法欺诈票据案,圈内还有不少违法违规操作的固定模式。例如,小银行通过搭桥与大行签订代持协议,最后“一票两押”将票据套出银行间市场就是其中一种违规模式。
例如,某农商行C买入返售给大行A一笔票据,如果他们仅签订买入返售协议而非买、卖断,这个票就不需要背书,也不用加盖大行公章,相当于大行先借一笔钱给农商行C,农商行C将这批票据的收益权卖给大行A,但是票据的权利并没有转让。这时候,农商行C会给大行A一批清单,上面显示卖了多少票,到期日期是什么时候,而票则先放在农商行C的库里进行保管。
洪其华举例称,如果农商行C内部员工被中介买通,小银行想将钱套出来易如反掌。小银行的会计只要一出账,银行的钱就可以立刻被打去一家贸易公司,其他银行没有办法管。最后,贸易公司手里有了贴现款,背后的实际操控人是小银行与票据中介。整个过程就是票据中介与小银行合谋,违规找过桥行背书获取了大银行的资金。
但问题是,在银行间票据市场,大行与小银行,例如农信社等不是发生交易的对手行,那么小银行如何能与大行发生票据代持?
这就需要过桥行发挥作用。小银行与大行签订代持协议,中间找中型银行作为搭桥行。“例如,将票据给股份行B,股份行B再将票据收益权卖给大行,中间是搭桥行股份行B,农商行C与股份行B签订买入返售协议,股份行B再与大行A签订协议,卖出回购收益权。事实上,同业间很多都非卖断和买断的关系,而以代持居多。最后,做票据代持的银行很可能是一家完全‘失控’或与票据中介合谋的小银行。”洪其华解释称。
纸票换电子票风险依旧
在这轮票据风暴中,部分银行暂停了纸票转贴现,票据市场似有降温态势。
此前,某上海地区银行业同业部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五大行纸票交易基本上停了,每个银行都心照不宣地开出几个亿额度,就给关系户用用。”大行方面,有媒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称,工行某分行已下发通知要求暂停办理铁矿石、钢贸、煤贸三个行业的票据贴现业务,仅办理工行、政策性银行、农行、中行、建行及部分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交行、中信、光大、华夏、广发、平安、招商、浦发、兴业、民生银行、北京银行和北京农商行)承兑银票的票据贴现业务。
虽然纸票转贴现受到抑制,但上述银行同业部门人士称,电票直贴和电票转贴业务仍基本正常进行。在票据市场风暴后,更具透明度、能够降低操作风险的电票业务将在今年得到快速发展,“电票逐步替代纸票是票据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说。
对此,也有银行业内人士认为,时间已经临近春节,各大行票据业务基本暂停也可能是年底各银行的转贴现额度已经做满,加上票据案件频发,干脆停掉业务不做了。
事实上,并不是纸票才会导致“一票两卖”的风险,电子票据同样有可能。“以上述小银行通过搭桥行与大行做票据代持,最终套出资金的模式,大行是不背书信贷规模的,无论是纸票还是电子票都不会背书到大行,仍然是另一家银行代持。”洪其华说。
在操作中,纸质清单只需要在银行里打印出来,将票号填进去,加盖银行公章,纸质清单就做好了。而电子票相比纸票更难伪造,电子票是一种电子符号,记录在人民银行的电子票据系统里,伪造或者篡改的难度是非常大的。
上述票据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电子票据爆发风险的情况不多,但是电子票也无法杜绝银行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要想减少票据案件的发生,唯一途径就是加强管理。
中商情报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非中商情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3、征稿:中商情报网面向全国征集创业、财经、产业等原创稿件,并为创业者创业项目、产品、人物提供免费报道!中商创业交流QQ群:174995163 482217341
相关事宜请联系:0755-82095014 邮箱:editor@askci.com